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思想引领
【学习贯彻二十大】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精读精讲”专题学习
发布时间:2023-04-14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冠博 王越)4月11日晚,公共管理学院在人文楼M115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精读精讲”专题学习,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精读精讲”宣讲团成员、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教授受邀作了“守牢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辅导报告,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骨干、本科生党支部支委参加了本次学习。

柯新利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耕地保护的内容为切入点,他谈到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是要力保数量,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二是要因地制宜,实现耕地提质增效;三是要实现粮食安全,耕地责任实现双肩挑;四是要保障种业振兴,制定耕地保护双机制。柯新利梳理了我国近70年的耕地保护政策演进历史,他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了耕地的转型完善期,同时结合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内涵和二十大报告中与耕地保护相关的关键词,他表示耕地保护措施逐步实现了“五个严格”——严格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格压实保护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严格落实耕地生态修复。他结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谈到:“我们未来要制定以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方案,通过各省稳面积、攻单产、提总产的措施,确保全国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在谈及我国耕地保护效果时,柯新利从1980至2018年的数据得出:我国耕地面积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优西北贫”的空间格局,尽管近四十年耕地总面积较为稳定,但是呈现了“减南地、补北地,缩东地、扩西地”的“耕地位移”现象。结合科学研究,他强调耕地位移对于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远高于耕地数量变化,并且对耕地平均生产潜力有负面影响,虽然得益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粮食产量总体实现了上升趋势,但因耕地位移引起的碳储、水质净化能力、土壤保持能力、生境质量损失依旧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必然是未来的热点论题。

柯新利表示新时代耕地保护的新要求就是要从耕地保护的数量、质量、生态等角度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碳中和、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在谈到农业现代化建设时,他以种植番茄为例,表示农业现代化能拔高耕地的种植空间,并且实现采摘的自动化。他表示农业现代化要以农业信息化为重要技术手段,劳动者素质提高为决定因素,农业机械化为基础,生产技术科学化为动力源泉,兼顾实现农地流转、整理、生态、制度改革、布局等各项内容。柯新利谈到完成“大食物观”背景下的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推进粮食安全建设是解决粮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他强调我们必须要在食物消费营养化、食物供给多源化、食物生产设施化上功夫,并且基于需求以及资源承载力等要素要实现“红线耕地管控”“弹性耕地调控”和“新型耕地建设”。

学习结束后,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党支部党员郭奇龙表示:“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子,我感到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定要以打牢专业基础为核心、以探索实践为重点、以敢为创新为关键,不断提升本领,为做好农业现代化建设接续奋斗。”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