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不忘初心 长征精神永流传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红色革命根据地暑期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19-08-30

8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红色革命根据地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延安市的吴起县,重温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岁月,铭记这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走长征路,点滴辛苦记心间。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位于吴起县胜利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前的石阶长且陡峭,拾阶而上,小广场上各种大型石塑像映入眼帘,有反映红军转移转折离开时军民依依不舍的;有反映红军翻越皑皑雪山、过茫茫草地艰苦场面的;也有表现中共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一场场,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250级台阶寓意着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里程,半山腰的广场中间有一个矗立的石碑,刻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几个大字。队员们了解到,这块碑高为19.35米,寓意为1935年;碑底直径为10.19米,寓意为10月19日,碑座有7个台阶,代表长征胜利70周年。队员王龙曼感叹到,“老一辈革命家这种在任何时候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的精神,这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定信念的人,才有了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初心不曾忘,革命精神永流传。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实践队重新回顾了历时一年有余的长征路。抢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血战湘江,每一刻都有流血,每一天都在牺牲。当介绍到从江西瑞金出发的红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人数由6万多锐减到3万左右时,队员们都面露心痛之色,更有人默默的流下了眼泪。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又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视死如归,队员焦天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馆内展示的一首诗,引起了队员们极大的好奇心,诗中写到,“露天麦地覆棉裳,铁杖为桩系马缰。稳睡恰如春夜暖,天明始觉满身霜。”原来这是谢觉哉忆红军1935年冬初到吴起镇、宿麦地时所写的一首诗。据史料记载,当时吴起镇住户很少,大批红军来了后根本无房可住,只能露宿街头,而这首诗既能反映出那时红军的艰苦生活,又能反映出老一辈革命家乐观主义的精神。从馆内后半部分的展示,队员们了解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曲折反复,艰苦斗争,而根据地军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它也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征程,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战略部署。

回到酒店,队员们对今天的参观学习进行了总结,每位队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队长李倩谈到,“回望长征,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长征中红军所形成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人民大众继续前进的源源动力。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以身作则,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队员张艳如说到,“在我看来,吴起, 有无比辉煌的昨天,它以中共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彪炳史册;它也有着足以自豪的今天,因为它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而享誉全国,并跨入了  “全国百强县”行列,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时代曙光。”

习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于长征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仅需要放眼看世界,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上,吴起,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国际的舞台上,中国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文字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冯亚丽

审核人:陈超奇

编  辑:秦静欣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