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皮影传承,人人有责
发布时间:2019-09-01

2019年7月7日晚上六点半,理学院赴西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队长王梦芸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周威龙,李向伟,高亚珍,段秀丽,朱磊一行于陕西西安开展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为期七天。

Day1

皮影小队一行人乘坐火车来到古城西安

Day2

皮影小队踏着雨露未干的大地,来到了皮影演出点之一的高家大院——榜眼及第者高岳松的住宅。其中人群络绎不绝,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小队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皮影戏。令小队众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打白骨精,通过皮影生动形象表现出来。这场演出高度还原了西游记中的片段,动作流畅,打斗环节精彩,还伴着当地的方言,别有一番韵味。


Day3

皮影小队再次来到高家大院,向演唱者讨教学习,了解皮影戏的发展状况。演唱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爷爷,采访过程中,老爷爷说起他几十年来的表演经历,以及他对皮影有着特别的感情,从皮影的制作,需要二十四道工序,一直讲到皮影的表演,感慨当时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皮影已逐渐没落,还回忆在戏班子里的往事,畅谈许久。老爷爷还希望国家能够给予皮影戏政策上的支持,希望皮影戏能够长久的流传下去。老爷爷面对小队成员的问题,也是很耐心的一一讲解,和老爷爷交流了快一个小时后,感觉大家对皮影艺术越发感兴趣了。


Day4

7月11号上午,皮影小队参观了陕西西安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人很多,小队一行人排了很长的对才得以进去。

下午,皮影小队去参观了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与之前所看到的的皮影戏有着不同之处,其中还看到了大师雕刻的皮影,有的制作时间长达一个月,西安是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皮影以山西东路皮影为主,还有部分会皮影精品,包含头茬、身段、神怪动物、桌椅家具、中景大帐、剧本、皮影箱。在欣赏皮影的精彩艺术的同时,可从中了解古代的服饰、建筑、风俗文化。


Day5

炎炎夏日,皮影小队满怀热情取采访制作皮影的大师。

王师傅在2000年正式开始学习皮影,到今天已经19年有余了。2000年的,时候,王师傅正20岁,在华县一个小农村里教书,没事的时候就会到处转悠,那个时候他碰到了一个大叔正在做皮影,他觉得很有意思就被深深吸引了,每天都会过去看,后来决定拜大叔为师,辞掉教书的工作一心学习皮影,这一学就是十九年。

在向王师傅询问这些年皮影文化的现状的看法时,王师傅表示很可惜但也无可奈何。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是以工作生活为主,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皮影,而且雕刻皮影需要很强的耐心,这是当代年轻人很少能拥有的。在王师傅的工作室,有位学姐正在磨刀,这位学姐是学美术的,已经在工作室学习了几个月。“慢工出细活”,磨刀也是门技术活。真正的好皮影是以上等的牛皮为原料,经过泡、刮、磨、推加工至半透明状,再进行细致的雕刻、染色、熨烫等18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而市面上的皮影绝大多数都是合成皮,用激光进行雕刻上色,而王师傅工作室的作品是全手工制作,手工雕刻手工熬颜料上色。

通过,与王师傅的交谈,小队众人都被王师这种潜心传承文化的精神所感动,花花世界,不为外界干扰,一心沉浸在皮影文化世界里,令人佩服。



Day6

顶着炎炎夏日,皮影小队开始了调查问卷之行,在大雁塔周边、大唐不夜城附近发放调查问卷。任务200份问卷。


Day7

皮影小队对2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发现79.2%的人们对皮影处于听说过但不了解的阶段,只有3.7%的人们对皮影很了解。91.5%的人们认为有必要传承发展陕西皮影戏,大多数人们认为陕西皮影的未来发展的难题有:1.传承艺人少 2.缺乏宣传力度 3.不符合现代人审美。

有许多热心的人们为陕西皮影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非遗文化肯定需要保护,对皮影而言,国家和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给予艺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鼓励全国各地的青年多了解非遗文化,个人应当积极响应,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传承文化精髓,改良形式,贴近现代生活,可以在学校多开设皮影课程,从小培养孩子对皮影的兴趣。

在此,皮影小队希望未来皮影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并喜欢皮影,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让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流逝在时间的长河里。



文字丨理学院 朱磊 高亚珍 周威龙 李向伟

摄影丨理学院 王梦芸 段秀丽

审核人:江洪

编  辑:向裕为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