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探索潜江、武汉水产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09-03

2019年8月20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暑假实践团来到了潜江市的水产技术推广站,王淑娟站长为实践团介绍了潜江市的水产产业结构和发展历程,并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潜江虾谷360企业。


潜江市的水产养殖规模,池塘13万亩、虾稻共作75万亩,黄颡鱼、网箱养鳝等养殖模式,潜江市从2010年总结出了小龙虾野生寄养的“虾稻连作”模式,其围沟为1米宽,80厘米深,但这种养殖模式依然有它的局限所在,比如易受自然灾害、养虾和种稻冲突。在示范基地,经过三年的实验和探索,开发出了虾稻共作模式(围沟宽4米,深1.5米)

在探索出新的养殖模式以后,当地政府为了推广虾稻共作,采用村干部带头承包,稻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推广开以后,从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亩产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亩产净利润达5000元最高可达10000元。通过这种模式,给潜江市的农民带来了切实的收益,成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

潜江市有多达13家大型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入驻,以华山公司为代表,年加工水产品量30万吨,并且也涉及虾青素、甲壳素、医用缝合线等深加工产品,潜江通过每年的龙虾文化节,小龙虾博览会来提升潜江小龙虾的品牌影响力。龙虾谷的空前发展,为广大群众带来了上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过亿的利润,提升了城市形象。

随后王站长也分析了一下小龙虾价格波动的原因,由于季节原因,虾苗价格大幅度提高,集中上市,小龙虾出塘价暴跌,市场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导致餐饮业的价格不减反增。


8.20日下午,舒主任带着实践团前往潜网集团,这里的工作人员首先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该企业依托“互联网+小龙虾+流通”S2B2C模式,搭建全智能跟踪物流服务平台“虾谷快运”,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它拥有着许多大规模的基地,并全部采用稻田养虾技术,努力打造绿色高质量的龙虾品牌。同时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企业对小龙虾的养殖过程进行了全程全面监控。接着,实践团来到了小龙虾交易市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额高达几千万,在这里,许多人正在有序地将打包好的一箱箱龙虾装上货车,它们将被销往全国各地。最后,实践团来到了后湖基地,真正来到塘边观察,对稻田养虾模式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了解。

8月21号上午,该实践团来到武汉市的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王站长简单介绍了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产业结构以及四种模式和十项专利。湖北省总养殖面积79万公顷,53万公顷精养鱼池,年产量总值458万吨,连续25年淡水产量第一。


湖北省大力推广绿色养殖,贯彻“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理念,从整个产业结构来讲,有四个模式的养殖特点“河蟹养殖、虾稻共作、循环水养殖、黄鳝网箱养殖”,销售模式多样,销售地区遍布全国,也有稳定的国外市场,互联网+的电商销售模式也在蓬勃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加工方面整体以初加工为主,加工企业仍又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水产行业互联网+销售模式,王站长提出他的看法,就潜江小龙虾的虾谷360企业来说,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所产生的收益占据市场销售总值的百分之五十,顺应如今信息时代的特点,电商销售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不仅是小龙虾,整个水产行业都将实现智慧渔业的转型。


就今年小龙虾的价格的波动现象,王站长及各专家谈了他们的看法 他们认为影响小龙虾价格的重要因素是渔民养殖技术和季节问题,从而影响了虾苗和龙虾的上市时间。随后实践团又问到了有关水产养殖的环境问题,专家表示,19大以来,湖北省水产行业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重点进行尾水系统的技术推进,开发出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何绪刚教授研发出的“鱼类篆养系统”和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集装箱养鱼技术”为领导的技术。

最后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湖北省也逐步采用了追溯体系,包括产品溯源、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物流链跟踪、日常监督等,王站长表示,这是对食品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水产品品牌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通过与潜江和武汉两地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领导的交流,华中农大的水产学院的实践团队对湖北省水产行业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新的看法,其中涉及到互联网+和电商产业对水产品销售的积极影响,追溯体系在未来的必要性,以及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对我们触动颇深,既让我们了解了水产的前景,也看到了今后水产行业的挑战。



文字丨水产学院 董强

摄影丨水产学院 彭英杰

审核人:庄子梦

编  辑:向裕为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