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泥与火的赞歌——陶艺文化交流会在倍阅书店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24

1222日下午,首场陶艺文化交流会在我校倍阅书店举行。本场交流会由我校动医动科学院2016级同学徐佳寅策划、组织、主持,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本次活动旨在带领大家走进陶艺文化及其演变历史,感受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1BE25


本次活动中,徐佳寅邀请到了湖北省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陈泽君、王旭进行分享。陈泽君通过对宋代十大名窑的介绍带领观众感受各式宋瓷的独特之美。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窑色青如天,貌透如玉,给人温润淡雅之感,用手触摸有濡湿感蔓延;不尚花纹,极简而美的官窑以粉青紫描边,凭铁足立身,周身布满裂纹状或冰片状;夕阳紫翠忽成岚是对钧窑经还原焰烧后姿态的生动描写,它独特的的色泽是泥土在火烧下演绎窑变的结果;融入了山水画、书法元素的磁州窑打开了瓷器绘画的先河,线条回转间尽显大气之美,开启了瓷器黑白美学的创作时代。十大名窑各具特色,它们之间不可替代的美创造了宋瓷的艺术巅峰。

C10A


王旭则从手工陶瓷的制作步骤入手,带领观众体验了陶瓷制作的基本流程。“陶瓷成器有四大步骤,分别是选料、成型、装饰和烧制。泥的选料分为陶泥和瓷泥两种,这也是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之一。成型的技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泥条盘筑、泥片成型、泥板拼接、拉坯成型和模具注浆这五种。”详尽的介绍之外,王旭还通过图片展示了五种成型技法的差异。他表示,烧制是陶瓷成器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都决定着陶瓷的质量和成色。

“陶瓷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很令人期待的。”陈泽君拿着自己亲手烧制的瓷器说:“一点点地把不成形的陶泥烧制成各式各样的器具,不仅需要掌握制作技巧,还需要一颗匠心和对陶瓷文化的热爱。”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陶瓷制作工艺,陈旭还就拉坯成型法进行现场教学。揉泥、练泥、定中心、开口,在王旭有条不紊地操作下,泥巴里的小气泡渐渐被除去,陶泥被安稳地放到了拉坯机转盘上。他一边拉坯一边缓慢调整陶泥位置,确保其定在转盘机的中心,一次次调整手指的弧度确保陶泥变成想要的形状。

F77E


看完了陈旭的示范,现场的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同学初次上手,觉得陶泥在转盘机上很难控制,有的同学曾体验过拉坯,开口、塑型的动作就娴熟些。“虽然失败了两次,但这种亲手体验的感觉太奇妙啦!”第一个体验者陈祎兴奋地对记者说。

16C3F


本次交流会有三十余名陶艺爱好者参与,其中还有一位71岁高龄的老人。这位叫邵国生的陶艺爱好者,虽然没有从事过与陶瓷有关的工作与学习,但在交流会上却听得格外认真,他说:“我曾在农村见过农民用土窑做碗做砖,这次来参加活动也是想看看陶器在制作工艺方面有什么改进。陶器虽看起来简单,但制作的学问有很多,从一开始的选料到最后的烧制成形,每一步都有值得学习和掌握的地方。虽然我家离华农很远,但我觉得即使老了也要坚持学习,所以我还是过来听讲和学习了。”

151D8


看到一群和自己一样喜欢陶艺的朋友们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交流,徐佳寅非常开心。“无论是古时还是当下,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交流会也是希望同学们能在繁忙的课业中静一静,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徐佳寅如是说。同时她表示,在即将到来的狮山欢乐节上,她将和朋友们一起展销陶瓷工艺品,继续推广和传播陶艺文化。



文字丨校青传记者团 潘世辉 胡婉琪

摄影丨校青传记者团 王国澳 何子沐

审核人:路雨

编 辑:秦静欣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