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金雯做客狮子山讲坛畅谈文学与世界
发布时间:2022-05-23

5月20晚,华东师范大学金雯教授做客第329期狮子山讲坛,在线上为我校师生讲述文学与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雯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引,提出了“拉丁美洲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亚洲的后裔”的问题,讲述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含义,阐释具体文学学本,梳理文学史和思想史脉络,考察其互动关系。在理论思维指引下,她分析了文学体裁和形式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这种规律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变体。

“为什么在《百年孤独》中会出现‘鞑靼武士’?”她谈到,这是16-18世纪欧洲人的世界想象,欧洲的启蒙理性运动在此期间进入高潮。从文艺复兴运动带来的人性复苏,到新教改革使人们从宗教禁锢走向自我解放,人们变得更加客观和理性。欧洲人重新构建对世界的认识,希望让世界处于一个整合的文化谱系,而自己则是在世界的顶层。这是充满矛盾的,是一种是实证和想象的杂糅,有着它巩固统治的政治内涵。而16-18世纪欧洲人的世界想象分为四部分。一是正统天主教对“异教”文化的叙述,基歇尔在《中国图说》里记载了古埃及偶像崇拜扩散到印度、中国和亚洲各地,而古埃及的宗教则是从古希腊、古罗马传播,因此可以巩固正统天主教的地位,这是一种普遍主义,所有人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欧洲文明。二是启蒙理性主义思潮催生世俗意义上的文化等级观念,贝尔尼埃的《大莫卧儿帝国旅行记》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政治制度和道德准则对世界文化加以描绘,考察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批判东方的政治制度和道德风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普遍主义。三是人类各民族被统一的“天意”统率,维科在《新科学》探讨了人类各民族的共同性原则,提出一种“心头词典”(mental dictionary)来替发音不同的各纵横语言找到根源,他认为人类原始民族的创造者都是某种诗人和哲人,引领了反启蒙思潮的兴起。四是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精神,赫尔德的《另一种人类形成史哲学》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东方,汇集了全世界的知识,人的本质目的是人道,历史进化的目的是人道的实现,也就是理性和正义的实现,而人道的完成正是历史发展的终极结果。

金雯总结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观念在16-18世纪逐渐形成,这个时候全球文化的融合和冲撞是现代社会形成的一个主要动力和标志,也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语境的渊薮。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找到一种新的全球交往模式,构建一种新的世界想象,能够让全人类勾连起来,也能尊重不同民族(以及民族内部)的差异和选择。所以,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会使用非常僵化的标准来评判,其对构建新的世界蓝图至关重要。



【人物简介】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国际文学研究》编委,“当代文论与比较诗学”二级学会常务理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二级学会常务理事。译著包括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翁达杰诗集《剥肉桂的人》(2018)和乔丽·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等。并以“莫水田”为笔名在自媒体上写作评论、随笔与诗歌。2013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2018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文字 | 校青传记者团 陈秋宇

审核人:祝鑫

编 辑:李伟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