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艺术:让人成为人》系列读书分享会启动
发布时间:2018-11-08

11月6日晚,悦读沙龙:《艺术:让人成为人》系列读书分享会第1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12室举行。本期沙龙由水产学院1806班团支部承办,校团委书记张拥军、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沈希飞和各学院辅导员参加分享会



读书分享会围绕《艺术:让人成为人》书中音乐一章展开,共分为“师生共读一本书”、“师生演绎一首歌”、“师生共悟艺术美”三个环节。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沈希飞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环节中分享了眼中的艺术与音乐。沈希飞首先如何看待学校配发《艺术:让人成为人》这本书为引解释了他对艺术的思考。他说“真正对艺术有所思考,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掌握这本书。年轻人应该保持好奇心,只有带着人文情怀生活,才能真正走进艺术。”随后,他从“情怀、境界、视角、审美”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沈希飞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同学们去思考音乐的内涵:最能表达自我、描述未来生活、陪伴你度过人生最后岁月的乐曲分别是什么?“如果历史有一天召唤我的时候,我希望我能拿出的是一把锋利的剑,而不是松软的拳头”沈希飞说,“艺术境界,走进、感悟、享受、表达、创造,而传播艺术正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责任。



随后,自水产1806班的花启华、刘植韬、武广昊分别分享了对音乐、诗歌等艺术的感悟。武广昊就沈希飞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将音乐情感视为表达自己的态度,认为《Singing in the Rain》是最能表达自我的乐曲,并非一直突出雨中的悲伤,而是突出雨中的愉快,听风、听雨、听鸟,是一种很美的感觉,这也正是他所坚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Wouldn't It Be Loverly?》激发他对文学的热爱,描绘出他向往的生活;他选择将《送别》作为陪伴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间的乐曲。花启华以坂本龙一的《音乐即自由》为引,介绍了乐曲《西风颂》,他认为音乐中有人们对美的希望,能为心插上翅膀,给人自由的气息。刘植韬分享了与钢琴、与音乐结缘的故事。他认为:“艺术正像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你不能搬走它。我们接近艺术的方法就是自己走近它。”他还介绍了《天空之城》《龙猫》《菊次郎的夏天》等曲目。



“师生演绎一首歌”环节,沈希飞现场指导水产1806班全体同学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由于同学们的音乐基础不同,沈老师从发声、发音等方面对同学们进行培训指导,并将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深入浅出地表达给同学们,音乐的魔力让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都非常高涨”水产类1806班王前文说道。

    活动最后,张拥军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谈到:“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读好书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一个读书多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思考必然深刻。同学们一进华农,学校就给大家赠送人文通识经典著作,就是希望大家能养成勤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不断涵养人文情怀,提升审美能力。”张拥军希望同学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既要学好专业知识,读好“有用”的专业之书,又要提升人文素养,多读“无用”之书,特别是要注意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中外人文经典,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追求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卓越华农人。


    活动结束后,水产1806班同学刘欣如说到:“艺术乃至人文的核心是将不同的人以灵魂相牵,将不同的风格形式荟萃一堂,将不同的文化包容一体。这次分享会让同学们了解了艺术与音乐,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

    据悉,为加强和改进我校人文和审美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今年学校为每名新生配发了人文通识经典著作《艺术:让人成为人》。此次启动系列读书分享活动,旨在通过分享和交流《艺术让人成为人》阅读体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文字丨青传记者团 袁文宁 学通社 毛文赛 水产学院 王旭东

摄影丨青传记者团 谢佳玲 刘玉亭

审核人:彭小川

 辑:张宇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