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上,我校大学生标兵事迹分享会在耕读学堂举行。本次活动由本科生院和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九名学习标兵到场分享自己的事迹并针对性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惑,现场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耕读成就大学梦想
来自经济管理学院1602班的王安邦虽然肩负种种学生工作,却未曾懈怠学习实践,在社科科研之路上他砥砺前行,一篇篇学术论文与实践经历见证了他的蜕变之路。当被问及如何克服所学专业无法应用于未来的恐慌时,王安邦认为职业不一定要被专业所限制。“把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读好足以证明自身追求梦想的能力与资格,但如果你连这最起码的专业成绩都不达标,其他就都是空想。”王安邦说道。
动科动医1504班的于琳从具体的学习方法入手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她指出,主动思考、及时复习、控制时间,便是她的成功经验。于琳表示,自己真诚地希望通过传递自身经验为同学们的工作与学习生活添砖加瓦。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601班的黄珊曾连续六次获得成绩优秀一等奖,对于日常的学习积累,她向同学们分享道:“每天睡觉前回想当天所学知识,能够加深记忆,有助于理解知识点。”
兴趣增添青春色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国语学院1604班的吴静娴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模拟联合国协会理事长,校英语辩论队队长等种种光环见证了其为自己热爱的英语专业所付出的努力。当被问到课外活动的意义时,吴静娴表示:“我正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才选择了模联,成为其中的一员。”模联带来的视野的开阔、沟通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储备的充实,使她在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中多次获奖,也使她离心中的国际记者梦越来越近。
“大学生活中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一直坚持自己所爱,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园艺林学学院1601班的张曦在学习之余,始终坚持参加她所热爱的合唱团训练,让兴趣放飞青春梦想。协调好学习任务和兴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公共管理学院1602班的穆荣循着兴趣的指引,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并从中感悟到”脚踏实地、勤读力耕“的真谛。
科研树立创新精神
工学院机电1601班的梁锐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曾获得4项国家级奖项等诸多奖项。他谈道,曾经的他仅仅为了画出最简单的三维零件在机器人实验室连续熬夜三天,为了做机器人实验他几乎放弃了生活中的所有娱乐。“科研肯定会占据娱乐时间,但是这些舍弃是值得的。”而来自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1602班的吕彦帛在大一就申报了SRF项目,并曾以个人名义发表了SCI论文,并坚持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大赛
“当你自发决定去做某一件事时,你会发现阻力其实很小。”来自信息学院计科1601班的刘帅已经获得了阿里云云计算助理工程师认证以及华为大数据工程师认证,在自己的SRF项目中也已经成功申请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他勉励在座观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极创新,刻苦钻研。

活动现场共设置九个桌位,观众们与标兵围坐在一起,相互分享交流。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标兵提出内心困惑,标兵们也热情地与同学们分享自身工作、学习与科研经历,一时间现场欢笑声不断,观众与演讲人们其乐融融,在耕读学堂中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
来自外国语学院1905班的肖俊怡作为和学习标兵进行近距离交流的一员,表示自己收获颇丰:“聆听过标兵们的分享,我意识到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提高自制力,确立明确目标,平衡学习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使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文字丨校青传记者团 赵红艳 赵子佳
摄影丨校青传记者团 陈力豪 李紫晴
审核人:严文高
编 辑:霍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