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信息学院郑婉婷、郭瀚泽,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任寅浩组成的团队以及来自信息学院1801的方浩鹏、公共管理学院1801的刘梦洁、文法学院1801的刘家宁三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202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提名奖。
“舒适圈无法带来目标与成绩”
对于参加比赛的初衷,任寅浩表示这个数学建模比赛是一个非常有含金量 的国际比赛,它对留学、保研之类的都有很大程度的加分。“我们团队成员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比较明确,所以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比赛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增加一些优势。”他说道。
郭瀚泽提道,本次竞赛赛十分考验小组建模、编程的硬实力以及团队的综合能力。“因为这是国际赛事,赛题更倾向于国外的学术背景,这也就提高了国内选手的参赛难度。我们所选的题目是关于一种在华盛顿地区附近出现的杀人蜂,这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当地综合环境才能做出最准确的答案。”郭翰泽说道。
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队长郑婉婷表示,团队三个人在建模、编程、撰写论文等各有侧重,但共同讨论、提供思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整个比赛过程团队共同推进、共同完成的。郑婉婷针对团队团结性说道:“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建模编程到论文的撰写,除了自身的硬实力,队友的支持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我非常感谢我的两位队友,他们的鼓励给予了我信心。”
郑婉婷寄语学弟学妹,舒适圈内的能力与潜力永远是有限的,要走出舒适圈,利用外界环境激发自身潜能,敢于抓住机会,但是前提是提高自身实力。
“热爱可抵山高水长”
提起“数学建模”,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晦涩这样的字眼。但对于方浩鹏来说,数学建模不是复杂难懂的符号公式,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最优解。比赛时间只有短短四天,但准备的时间却长达一年。“获得这么好名次,我感到幸运,但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我们的努力值得。”方浩鹏感慨地说道。除了充分的准备之外,他提道,在平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重要,“在许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甚至不一定和数学挂钩,编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比赛准备过程中,他们的团队经历了磨合期。由于专业的不同以及假期时间安排不同,他们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讨论,尽力做好自己的部分是最为默契的合作方式。“能够畅所欲言,相互批判,我们的团队正因此进步的更快。”方浩鹏这样说道。
“很多人觉得我们这样参加竞赛就是所谓的‘卷’,但我觉得正常的树立目标,追求自己的一种理想状态并非病态的攀比,不能叫做内卷。”刘佳宁提出自己关于内卷的看法,“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内卷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累。适当运动,与朋友谈心,都是不错的放松方式。有时候停下脚步,也可以抬头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方浩鹏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将玩和学分开,专心致志的短期学习永远优于时间堆砌出的学习成果,学习效率才决定了你的能力上限”,他还建议同学们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多渠道查询资料的同时,能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择优选择并和自己需求进行匹配。“不管学习什么,热爱才是钻研的原动力。”他如是说道。
不负青春韶华,向前奋勇拼搏。我校两支荣获特等奖提名的团队取得今天如此优异的成绩,与他们平时知识的积累、谦虚求学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信念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生之所获,得益于师。来自理学院的数学建模培训团队为全校意愿参加数模竞赛的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团队负责人李治老师谈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提供大量保障和激励政策,老师抽课外时间为同学们进行培训,都是为了能塑造一批敢于挑战、勇于突破、更为优秀的华农数模人。”
文字 | 校青传记者团 胡垠 王一涵
摄影 | 校青传记者团 陈柄先
审核人:李治
编 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