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我校第十五届“神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答辩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顺利落下帷幕。此次竞赛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成果转化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实践能力,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参与。
本次答辩设有科学发明制作A类、科学发明制作B类、自然科学类论文三个赛道。经学生申报、学院评审等环节,最终25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答辩环节。各参赛队伍在限时内依次汇报作品概况、团队结构、研发背景、创新点及预期成果,评委们则即时提问并给出专业指导意见。
在科学发明制作A类赛道,作品内容丰富多元,覆盖温室调控、玉米籽粒脱水、节能减排等多个项目。以“温谷知新——基于数字孪生的温室智能化调控系统”项目为例,汇报人曹雅莉指出,我国虽拥有全球最大的温室面积,但面临温室管理难度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为响应中央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指示,该团队聚焦温室智能调控,历经数千次实验,创新运用高斯溅射技术用于农业建模,建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植物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字孪生与改进YOLOv8赋能食用菌表型检测,有望将单位面积年产值提高150%。目前,该团队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评委马宏飞就软著、专利申请等方面进行询问,并对团队分工与未来规划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科学发明制作B类赛道同样精彩纷呈,涵盖WB蛋白印迹仪、静脉图像处理设备、智能植保机器人等作品。BlitzBlot——全流程智能WB蛋白印迹仪团队负责人张可欣表示,传统 WB 技术致使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周期长、人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验证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运用非中断式生物多模态自动化处理技术、低体积抗体孵育技术、温度+压力精准锁控技术、AI标准化引擎条带智能分析等四项核心技术,多项参数超越国内外竞品。该团队成员拥有相关技术知识产权,成功构筑起技术壁垒。评委闫朝勤和曾莉对项目予以肯定,并提醒团队进行整机专利申请。
自然科学类论文赛道题材广泛,涉及分子表征学习框架、南方大口鲶鱼皮胶原特性研究及应用潜力分析、溶菌酶复合花青素制备智能显色膜及其在虾尾保鲜中的应用研究等。任务关联提示增强的多标签差异化分子表征学习框架项目汇报人周松华介绍,该项目依托的论文已被生信领域顶刊Briefing in Bioinformatics接收,且在研究过程中辅以其他实验进行补充。该项目应用领域广泛,例如在药物研发中借助AI辨别性质、提升效率。评委曾莉建议增加论文时间轴,以完善汇报内容。
经过激烈的答辩,我校最终推荐《任务关联提示增强的多标签差异化分子表征学习框架》等19件作品(含港澳台项目)参加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待他们在省级赛事中再创佳绩,为校争光。
文字|青年传媒中心新闻部 申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