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中青网】2014暑期社会实践:华农学子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发布时间:2014-11-21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5日电(通讯员 张进 刘堃)7月4日起,华中农业大学全校100余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近5000名大学生正式出征,参加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个多月来,该校青年学子围绕“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主题,深入城市街道、田间地头、农村学校,结合专业和个人特长,开展支教助学、科技支农、寻访校友、科普宣传、关注环保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收到了良好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

支教助学  为农村教育“添把柴”

今年该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了81支团队赴湖南、河南、四川、安徽、贵州等省份的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地区进行支教,为当地中小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贵州百里杜鹃区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对于华中农业大学志愿者来说是一个很熟悉、很亲切的名字。因为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2002年到此地支教以来,该校先后已有九届研究生支教团66名志愿者到这里支教。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本禹志愿服务队组织了15名志愿者到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大石希望小学等地弘扬本禹精神,传承爱心事业。本禹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较差、思想观念落后,孩子们失学、辍学的较多,对外面世界了解甚少也充满好奇。为了使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我们开设了摄影、绘画、舞蹈等许多特色课程。除此之外,还组织许多课外活动并进行家访,帮助他们看到大山外面的风景和世界。”

002

志愿者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在研究生支教团和红杜鹃爱心社等志愿者们持续十余年的爱心接力下,通过募集图书或筹措资金,汇聚企业和社会爱心,先后为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等10余所小学建立了“爱心书屋”和“七彩小屋”,使山区孩子们也能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志愿者的心灵也在支教的过程中受到了洗礼。一名志愿者说:“虽然生活条件贫穷落后,但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让她倍加感动,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今年,该校园林学院的志愿者们还将“爱心书屋”建立在了美丽的东海之滨、该校优秀大学生典型、舍己救人烈士张瑜的家乡——浙江宁波西周镇。7月14日上午,在宁波市西周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暨“张瑜书屋”成立仪式。该校8名志愿者亲手为西周小学“张瑜小分队”的小学生代表系上了象征奉献精神的绿丝带并赠送花种,寓意志愿精神从种子开始,在爱的浇灌下发芽成长。

001

志愿者细心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性教育

全国许多地方也留下了该校学子支教助学的可爱身影。在贵州余庆县龙家小学,理学院支教队员们与浙江大学的支教队员们联合开展了“大学资源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的应用”主题交流研讨,并一起瞻仰了万丈坑革命烈士墓。在云南省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自治乡瓦厂小学,文法学院“小火苗”支教团为当地小学生们开设特色课程《弟子规》,在传递爱心的同时在大山深处弘扬国学经典。工学院志愿者们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寺湾镇夏湾中心小学给当地的小学生们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为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林庄村的小学生上了一堂“特殊课”,把“性教育”巧妙的融入到了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通过男孩儿女孩儿、小小读书会和知识小讲堂等环节,增强了孩子们对“性教育”知识的了解。

003

志愿者在临时搭建的“祠堂学校”上课

一本书,一支笔,一份播种,一份希望,看似短短十几天的支教活动,但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与鼓励下,一颗颗梦想和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支教活动既丰富了我国贫苦地区留守学生的暑期生活,弥补了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又展现了华农学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科技服务  为地方腾飞“鼓把劲”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该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004

研究生“百名博士防城港行”

7月14日,该校食品科技学院5名博士和3名硕士研究生在广西防城港市开展“百名博士防城港行”实践活动。在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中,他们对当地种植业、养殖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为当地工业、农业及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活动中形成的调研成果在总结座谈会上作典型汇报,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

005

实践队员在刘集村采访农民

8月1日至11日,该校全国科技兴农重点社会实践团——“行翼”团队在江西寻乌、赣县等地调研脐橙产业的发展状况,队员们通过易拉宝展示、播放施肥及病虫害防治视频、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吸引百余名农户驻足观看,并就农户们关心的脐橙种植技术问题进行了宣讲。

006

百色市“三农”问题调研团队

在湖北十堰、广西百色等地,该校动科动医学院、园林学院、资环学院的研究生们顶着酷暑,深入基层,为当地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因地制宜地开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种植业等方面生产技术指导,并结合当地“三农”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社会实践既是学术问题的“来源地”,又是学术应用的“练兵场”。它既提升了参与者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资环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宗伟说:“这次调研活动能够使自己所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是自己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会,但在调研中也发现自身所学与实际应用还有些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更加关注这些问题。”

寻访创业校友  为立志成才“点把火”

校友是大学的重要育人力量。为了使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校友追逐和实现梦想的历程,从优秀校友的精彩人生中汲取智慧、借鉴经验,更好的认识专业发展前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今年该校以创业校友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寻访校友足迹”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007

校友宁振兴与实践团队话青春、谈梦想

在河北省长乐市利华药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12名动科动医学院暑期校友寻访实践团的队员与河北利华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振兴话青春、聊成长、谈梦想,回顾他创业的峥嵘岁月。

宁振兴是该校98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行业发展,创业成功后积极回馈母校和社会,2014年被该校授予“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荣誉称号。同学们通过与一线工人、销售代表、员工访谈,走进生产车间、会议现场、研发部门实地察看等形式,解开了校友宁振兴鲜为人知的创业经历和助力梦想的成功密码。“我话不多,只想踏踏实实的干,把企业做大做强,给行业提供放心的药,给母校学生和社会上的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践和就业发展的机会。”这便是宁振兴朴实无华却又铿锵有力的壮丽宣言。

7月10日,园艺林学学院校友寻访团走近了另一位优秀创业校友、第二届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河南万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广武。从在校期间创建果树协会到毕业后创建国家一级园林企业,从放弃稳定的副乡长职务到下海经商成为董事长,这就是他的传奇经历。他打造的“万绿”品牌,始终秉承“天道酬勤,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奋斗,使得“万绿”成为中国园林行业中的姣姣者。

008

校友荣克明与水产学院学子亲切交谈

8月7日下午,在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学院暑期校友寻访队的成员们与该公司总经理、该校第二届“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荣克明一起回顾了他的创业历程。从打杂工到业务员,再到总经理,荣克明在“农林牧副渔”中起步最低的“渔业”里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他向队员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感悟:创业不仅需要有高涨的热情,更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做到不急不躁是创业的条件。此外,要做好产品和市场的定位,选择简单、成本少的产品作为起点。社会实践队员陈文倩说:“荣克明学长的创业故事使我更加懂得了信念的意义,坚定了我在困境和挫折中坚守的力量与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校友的身上,青年学子感受到了他们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体味到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犹如“一把火”点燃了青年学子的梦想,也照亮了青年学子奋进的人生道路。

科普宣传  为知识普及“加把油”

科普活动是大学传播科学研究成果、彰显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今年暑期社会实践该校大学生积极开展以转基因技术普及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在科普宣传中检验自身学习成果,普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知识,实现“学用结合”。

009

志愿者向当地居民热情普及转基因知识

在四川宜宾,生科院科普志愿者们向市民介绍了该校张启发院士的“绿色超级水稻”梦想,展示了该校独立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让民众与转基因食品亲密接触。通过回答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疑问帮助民众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熟悉转基因食品,科学地认知转基因技术。在重庆忠县,志愿者们走进重庆市忠县中学,与该校部分学生面对面,进行一场“转基因科学”主题的“头脑风暴”宣讲活动。志愿者们通过与师生的交流沟通,收集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与意见,介绍我国转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果,并对当前社会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负面谣言进行了澄清。

010

动科动医学子为社区居民讲解宠物饲养知识

今年是该校第五年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转基因科普宣传活动,共有60余名学生分赴四省六地开展转基因科普宣传,他们以自身行动为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代言”。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胡银梦说:“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对成熟,但要想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科普工作的使命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以自身行动为科普工作加一把油。”

关注环保  为美丽中国“出把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一所农业大学,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借助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湖蒹葭一湖花,一湖鸥鹭一湖鸭。”这是古人形容衡水湖的小诗。7月26日到8月2日,该校资环学院的志愿者赴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调研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同学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村民和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等形式对衡水湖综合治理方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011

实践队员采集湖水检样

该校水产学院“蓝色精灵”江豚保护志愿者们暑期在中科院白鳍豚馆忙碌着为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及家长讲解宣传江豚保护知识,协助白鳍豚馆工作人员饲喂江豚,并随同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参加了野外江豚科考活动

012

实践队员与民众探讨鹦哥岭的发展问题

013

实践队员向农民讲解农药对土地的危害

在美丽的海南岛,绿色协会8名同学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聚焦海南白沙县绿色崛起,探寻鹦哥岭健康发展”为主题在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开展活动。他们结合当地“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举办知识讲堂,参与“青年志愿者论坛”,用图像、音频、文字等形式记录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及百姓的生活状况,为当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实践团成员在海南遭遇台风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

据该校团委负责人介绍:“学校长期以来秉承‘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育人思想,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在全国高校率先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计算学分,并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记者了解到,该校从2005年开始就探索以“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每年4月份启动社会实践项目立项招标工作,学校发布项目申请指南,学生自行组建团队,通过制定计划、联系服务地、立项答辩等环节后将获得学校经费支持。通过项目化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参与面。今年,该校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植科院、园林学院、工学院、水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等单位先后在湖北荆州、黄冈、仙桃等地挂牌建立10个社会实践基地,为实现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http://edu.youth.cn/2014/0825/350879_5.shtml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