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重温“总书记初心之路”,7月14日我们团队从武汉出发,对洱海进行了一段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对洱海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深入调查,收获颇多.
7月16日,我们来到洱海环境保护局了解具体的信息,在途中我们采访到在当地工作的一位阿姨,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洱海近年来情况,使我们掌握的信息又多了一些。
到达管理局我们对法制宣传科的赵科长进行了采访,面对当前洱海的情况,赵科长表示“建设生态洱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意见惠及后人的人壮举,无论干多久,也要把它搞好,一定要做到减排扩容,在现阶段不加重污染的同时,逐步处理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坚持四项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定可以建造一个完美的洱海。
我们还从赵科长的口中了解到,洱海环境保护已经初具成效,目前政府正在采取“三线”保护方案,逐步对洱海环境进行治理。治理的过程困难重重,特别是在最初的时候由于渔民不了解实际情况,导致进程缓慢,好在政府深明大义,并未与村民起过多的争执,一边做思想工作的同时,一边提供相应的补助,保护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
7月17日,我们在洱海公园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显示,来公园游玩的人以游客居多,并且大部分人对洱海的环境、水资源和空气等各方面的评价都较高。大多数人都认为洱海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应当大力宣传洱海的保护计划和行动。据了解,几年前洱海的环境不是很好,其中蓝藻爆发过三次,随着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现在的洱海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当地居民的意识也逐步提高了,相信很快就可以实现全民治湖。
下午,我们团队去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对洱海的发展历程、历史背景、美丽风景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从科普中心我们了解到,几十年前洱海的生态良好、水资源干净丰富、生物多种多样、空气清新、环境秀美。但是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洱海环境急剧恶化。直到近几年,当地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主要施:“双取消”,即取消机动渔船,取消网箱养鱼;“三退三还”,即退塘还湖、退田还林、退房还湿地;环湖截污PPP项目;“2333”行动计划)情况才有所改观。
7月18日,我们团队到2015年习总书记实地考察的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了解更多有关洱海保护的信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总书记留下的话语 “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感触很深。
很幸运,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项目部的曹特专家和一位博士生,他们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洱海的情况,进一步的了解到洱海保护方案以及在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当地政府是如何排除万难来保护洱海的。下午,我们一起出发去双廊镇,这里风景很好,环境优美,是游客们的必来之地,看着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大家都很开心,治理效果很明显,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洱海会越来越清。
7月19日,我们再一次来到洱海边,采访了周围的居民,他们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们自己对洱海的亲身感受,他们说,在保护洱海的过程中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都很支持,希望母亲河变得更好,让后代们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论多困难,他们都愿意,永远支持,会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保护好洱海。晚上,我们将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整合,收获了很多。
7月20日,此次社会实践顺利完成,每位小伙伴都收获满满,带着硕果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洱海清,大理兴。保护洱海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共护生态洱海,同享碧海蓝天。
文字记者:何思敏 马昌洋
摄影记者:沈文惠 刘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