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孙浩东)8月2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甘肃静宁实践团队前往甘肃省静宁县开展以“助力精准脱贫,聚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小队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走访静宁县特色公司,部分村镇,了解苹果产业带动静宁县脱贫致富的具体模式。
参观果林 孙浩东
8月2日,实践团抵达静宁县,当晚,即与静宁县林源果品有限公司总负责人高怀林进行了访谈。
该公司建立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平台,农户散装的苹果通过公司的包装卖给收购商。据了解,收购商与该公司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联系,主要依靠收购赏的需求进行出售。
总负责人高怀林说:“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的短缺,国家扶贫基金到不了小公司。”据了解,单一的苹果销售无法带来长足的经济效益,苹果的深加工与外贸是公司规划的发展方向,而资金的短缺成为阻碍该计划实施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参观仓库 孙浩东
8月3日,小队对静宁县的部分乡镇村民进行了访谈。通过走访不同年龄段的农户,了解到苹果产业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农户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达到4到5万。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也回到家乡,依靠苹果产业发家致富。同时政府的长期定时培训使得农户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苹果的质量与充足的货源成为保证静宁县苹果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稳定力量。
苹果产业作为带动静宁县脱贫的龙头产业,其种植管理模式与贮藏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实践团队于8月4月参观了林源果品有限公司的果库和静宁县的部分重要林区。
8月4日清晨,在高怀林的带领下,小队来到厂房的一道铁门前。随着一阵凉气袭来,第一座果库的门缓缓打开,苹果的芬芳迎面扑来。高怀林介绍说:“厂房共有六座果库,每座果库分了三层”,说着,他连续抬出两箱苹果,“这是去年滞销的苹果”,他指着拿出来的苹果,在苹果上有些许的小病斑。这些苹果由于病斑的缘故,被收购商拒收,被拒收的苹果经过出售深加工,做成了苹果罐头,苹果醋等产品。经了解,果库的分层可以防止因堆积造成的苹果挤压变形,而导致难以出售的问题,果库温度保持在4℃左右。每年,单座果库的投资成本都在600到700万之间。果库的高投入,严格管理,使得高品质的苹果得以长期保存。
合照 孙浩东
参观完果库,高怀林带小队成员来到一处林区。只见,树上每个苹果都进行了套袋处理。经了解,苹果到了一定的生长时期,农户就要对长势不佳的苹果进行排除,对长势好的苹果进行套袋,可以起到保湿、上色均匀,防止虫害、日晒、农药污染等作用。在树枝间又布满了黏虫板,进一步保障了果树不受虫害的侵扰。土地上则满是小石头,或者覆膜,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并且对杂草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了解,果树的套袋、覆膜都是统一进行的,黏虫板则是政府下发的。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的种植方法,为苹果的高质量生产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据悉,静宁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通过把脱贫攻坚与苹果产业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稳定脱贫。据悉,2017年,仅依靠苹果产业,静宁县就有15.4万人实现了脱贫。苹果产业成为静宁县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
走访农户 孙浩东
审核人:熊海林
记者:孙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