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组织了“守护一江碧水”“助力脱贫攻坚”专项志愿服务行动。40支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分队、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分队分别赴建始、黄冈等10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赴宜昌、丹江口等8地调研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流清溯源:用心守护一江碧水
“我们亲身经历了河湖长制、疏瘀清漂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希望青山绿水能常青常绿。”说起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经历,工学院赴秭归服务队志愿者曹涛感慨不已。
这个暑假,曹涛报名参加了学校“守护一江碧水”专项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工学院赴秭归志愿服务分队的负责人,他带着志愿者们到长江沿线城市秭归实地调查走访,察水质、观水体,进社区、访民众,宣传水环境保护知识。实践团在茅坪镇、九畹溪镇、屈原镇、水田坝乡等地,对城区居民和商户、村民、中小学学生等共发放调研问卷397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同时通过访谈县环保局机关干部、乡镇和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22人次,初步掌握了秭归县污水治理、环保政策宣传、节水节电、新能源产品普及、垃圾分类处理、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情况的第一手数据信息,通过SPSS对调研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志愿服务队团向秭归县环保局提交了一份调研建议书。团队指导老师肖迪讲道:“实践调研教育性、科普性较强,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为当地水环境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队员们也得到锻炼。”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特色分队“绿色协会”在暑期组织了第12届湖北大学生绿色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集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的15名队员来到湖北省孝感市朱湖镇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们走访了朱湖湿地附近的村落,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特定地点进行水质调查和对比分析。在朱湖镇广场,志愿者们向300余位居民进行环保宣传,发放精心制作的环保手册和扇子,呼吁当地居民关注和保护湿地。在朱湖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中心,志愿者们参与当地政府“希望家园”活动,以“湿地环境保护”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游戏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志愿者彭凯辉说:“这样的环保志愿服务既有实地调研,也有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了朱湖湿地的建设情况,同时也将环保知识普及给当地居民,感觉收获很大。”志愿者们将实践调研情况绘制成绿地图,记录当地基础设施、物种分布、植被与水域类型、污染度与恢复度等信息,并撰写了《朱湖湿地建设现状探究调研》报告,积极探寻湿地建设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模式。
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志愿者闫瑜和6名同学一起来到了丹江口水库,对水库水质进行调查。这里是学院与丹江口市水务局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们在江北大桥、何家湾和坝上中三个去年的取样点再次取样检测,进行了水样pH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水中六价铬及氨氮含量的测定,并将数据和往年的进行对比。志愿者随后对周边居民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改善的因素、当地治理措施以及居民的环保意识情况。实践结束后,闫瑜深有感触:“我们的青春不只是眼前的课本,还应有对祖国奉献的热情和愿意付诸于行动的决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如何打造绿水青山,则是我们当代青年的重任,特别是我们化学专业学生的责任。”
“我们在三峡坝区185平台发现不少拦截的垃圾,这保护了下游的水源,但是这些垃圾环保局最后要如何处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志愿者易馨蕾和队友们向宜昌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达着自己的疑问。在实地调研时,志愿者们发现许多上游带来的垃圾被拦截在三峡坝区185平台,而不是放到下游。这样的处理既保护了长江下游的水生生物,也还了下游一江碧水。但同时同学们也意识到清漂工作任务之重。在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谈到清漂仍存在资金、人力不足等困难后,易馨蕾暗下决心,通过建立“本禹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站”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来助力清漂工作,让母亲河变得更美丽。
志愿者吕靖怡、胡天扬一行来到宜昌市许家冲村进行走访调研。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多年来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对长江的影响。“我们屋子外面都有垃圾箱,垃圾从来都是扔到垃圾箱。”村民告诉他们。为提倡村民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布袋,志愿者们还特地为每家分发了定制无纺布袋。大家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家冲村视察过的污水处理厂、洗衣池、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站等,感受着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长江水质改善的影响。志愿者们还给当地小朋友带去了别开生面的环保知识科普课,向他们讲解中华鲟与白鲟、塑料分类、垃圾分类、电池的回收利用、生活环保小知识。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李春洋顶着烈日,和队友们一路辗转,共在武汉五个水源地进行取样,每天耗时4个多小时。他们用自制取水器取水后,拿出水包,掏出透明检测盘,分成大小相同的黑白四块。用卷尺将检测盘吊起垂入水中,垂直放入水中直到分不清圆盘上的黑白色,记录此时卷尺的刻度,拍照取证,水体透明检测度即告完成。随后李春洋团队与当地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分坐在道路两侧就水体污染与治理情况进行交流。“近几年来,得力于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湖泊水质、水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学生志愿者具有很好的环保意识,只要坚持做,一定能见成效。”当地工作人员说到。
奉献基层:用真情助力脱贫攻坚
与“守护一江碧水”专项活动同步进行的,还有“助力脱贫攻坚”项目。项目以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为主体,组建了本禹志愿服务队科技扶贫小分队。这个暑假,来自不同学院的140余名同学组成了20支实践团队赴秭归、建始等多地开展教育扶贫、精准扶贫调研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志愿者管西倩和队友们先后在蕲春、武穴、孝感、仙桃等地十余个村进行湖北省水稻种植与“水稻+”模式情况调研。他们一边走访采集基本数据,一边分析制约当地水稻种植收益的因素。在蕲春县杨旦村学校再生稻实验基地,管西倩还见到了“亲人”——已经驻扎多日的同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在夏日闷热的大片稻田里,寻找优质的品种和合适的农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当地农民打趣说:“我们都看着这群大学生的稻田,他们什么时候插秧我们就什么时候插秧!”管西倩也感慨说:“来到农村,我们更坚定了做好科研扶贫道路上接力者的决心,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农民,造福社会。”
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位于恩施的西南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依靠茶叶种植与旅游业。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志愿者冉家俊带着茶学、园艺专业的队友们一同来到这里开展调研。他们先后拜访了咸丰县农业局、乡农业中心、麻柳溪村负责人,了解当地茶叶产业发展整体情况。然后志愿者走村串巷,来到数十家农户家中,为茶农带去指导生产、防治病害的书籍。他们还走访了当地多家茶叶生产企业与商铺,考察了当地茶叶基地和农业合作社。他们详细整理了调研资料,分析当地茶叶生产、销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在生产模式、吸引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给当地提供了建议。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这是志愿者陈洁对恩施建始山区的第一印象。今年暑假,她的团队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县建始开展“精准扶贫模式”专项调研。他们先后前往建始县城、花坪镇、黑溪坝村、关口村、金盆村、唐坪村、大洪寨等地,对当地政府部门、基层组织、扶贫企业、贫困村户进行了走访调查。“我们走进村民的生活,对精准扶贫的成效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更感受到了当地村民对我们大学生的期待。”陈洁说到。深受触动的志愿者们,也尽其所能地为当地提供帮助,他们收集了急需扶持的贫困户的信息,整理完成后递交当地扶贫办,向养殖户们介绍可以联系的专家老师,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供当地参考。
扶贫,不仅仅是物质帮扶,精神与文化扶贫亦不可或缺。暑期,本禹志愿服务队组建了两支“艺术普及志愿服务队”,分别赴恩施、黄冈乡村小学进行艺术支教活动,给当地小学生带去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7月中旬,在黄冈市黄梅县苦竹乡油铺街村,一走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就听能到悠扬婉转的古琴声,在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舒适。这是我校驻油铺街村工作队组织该校大学生艺术团学生到村里开办的首届少年儿童艺术夏令营。”志愿者们开设了儿童艺术夏令营,一堂堂生动有趣的“古琴与诗词”“合唱艺术”“魅力国乐之民族吹管乐器”等课程让孩子们倍感兴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古琴。”正在学习古琴的程浩害羞地说,“以前总是在电视上面看到这些乐器,觉得好听又好看,这次居然能够亲眼看到,特别新鲜,我也很喜欢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他们很有耐心,教我们知识还陪我们玩。”孩子们现场学习竹笛、洞箫、葫芦丝和陶笛,也从刚开始的羞涩拘谨逐渐开朗活泼。志愿者覃福宇说:“孩子们想象力很丰富,接受能力很强,相信通过我们艺术启蒙活动,帮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也在他们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
据统计,本禹志愿服务队 “守护一江碧水”“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暑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140余个村庄,覆盖13000余位居民,开展了59场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已撰写完成23篇调研报告。本禹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徐本禹对 “守护一江碧水”“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指导,他谈到:“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们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生动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用心体悟、用情感知,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基层的了解、对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增长能力才干。希望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成为大学生志愿者们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前奏曲’、放飞青春梦想的‘助推器’。”
文字记者:黄妍婷 周丽雪 严文高
审核人:彭小川
(以上来自南湖新闻网)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