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浙江省青田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达浙江青田县龙现村、澎口村,实地参观了晚稻的种植情况和稻鱼共生的生长状况,详细了解了稻鱼共生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更加深入了解了稻鱼数量与病害发生、稻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稻鱼共生的种植理念,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8月6日早晨,在农作站副站长陈利芬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青田县龙现村休闲农业党群服务中心。在农户房屋周边,实践团参观了屋檐下畜养的田鱼。绕过房屋来到一片稻田前,实践团参观抽穗了的晚稻和田鱼。陈利芬说道:“现在晚稻开花了,田鱼正好取食稻花,稻花对田鱼很有营养。”
当天,实践团对当地村长进行了采访。团队从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由来、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咨询。据村长介绍,当前,稻鱼共生的种养方式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几乎每家每户屋前屋后都养殖有田鱼。在提到经济效益时,村长感叹道:“这里田鱼主要是自产自销,近几年来,虽然进行了稻鱼养殖,但由田鱼带来的收入还是比较少。”
村长还提到,水稻种植和田鱼养殖的整个种植过程都不打农药,也不使用化肥。在稻田表面的浅水层中,稻鱼吃食稻花和丰富而新鲜的活饵料;水稻吸收肥料、净化水质;稻田灌水使水质得到更新、有机质含量低、溶氧较稳定。田鱼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病原体感染的机会较少,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夏季三伏天气,是养殖田鱼最困难的季节,如果不好好管理,鱼苗很容易全部死掉。
8日,团队又跟随陈利芬和农技站吴老师来到青田县澎口村。吴老师是当地稻鱼共生的专家。他首先带领团队五人参观了几片试验田,接着介绍道:“这一大片试验田可以分成几个区域,分别用于不同的品种的水稻的种植,目的是研究不同的水稻品种与田鱼共生时水稻的产量。同一个品种区域里设置几个重复,以便观察实验结果。”
据吴老师介绍,这里的实验田研究十分严谨,不仅安装了摄像头严格监控田鱼的活动、便于计算田鱼的精确数量,而且田里放置了四周围起来的网子防止白鹭吞食田鱼或者田鱼游走,避免田鱼数量发生变化对实验造成影响。
在讨论到病害发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时候,吴老师激动地说:“稻鱼共生并不是一种一昧地以提高水稻产量为目的的种养方式,而是一种在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再对水稻产量提出要求的种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事先的预防比环境破坏之后的治理更为重要,综合防治、以防为主的理念非常重要。如果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就不使用化肥农药,同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水稻产量得到提高,这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利的。”他还说道:“对于水稻病害的防治也是一样的,预防病害比病害治理重要。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水稻是否长得健壮、是否为抗病品种、生长环境等等因素也能很大程度影响病害的发生。”
实践团成员王极嵩说道:“稻鱼共生是非常好的模式,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作为植保专业的本科生,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稻鱼养殖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保驾护航。”
据悉,在2017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举办的青田稻鱼米推介会上,青田县的稻鱼米获得了2017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和2017浙江好稻米金奖产品。
文字记者:杨滨源
摄影记者:杨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