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骨精承粹,千秋纸鸢烁熠辰。7月31日,我校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山东潍坊风筝博物馆。在解说员张旻同志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按照陈列顺序参观了各个展厅,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深入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沿革、现状并收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初入博物馆大门,一座“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巨型雕塑便映入眼帘,大厅四壁被各式各样的风筝点缀着,与挂在屋顶的“二龙戏珠”相映成趣。“这幅雕塑反映的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歌《村居》中的情景,再现了当时儿童对于放风筝这一娱乐活动的喜爱,四周悬挂的风筝多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作品代表人物为题材,这些都是对我国风筝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证明”,张旻同志向同学们讲解道。
随后,在解说员张旻同志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展厅,仔细观察风筝的样式和制作工艺,详细了解风筝的发展史。从木鸢到纸鸢,从沙燕到凤凰,团队成员细心观赏,无不为古人的智慧所倾倒。各式各样的风筝,向参观者诉说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令人啧啧称奇。据张旻同志介绍,风筝最早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风筝发明以后,早期曾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侦察和科学实验,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的工具。张旻重点介绍了潍坊风筝,从传统风格和发展现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形成了众多流派,而潍坊风筝作为这其中别具一格的一支,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由于潍坊风筝在中国风筝发展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潍坊被世界多国共同推举为“世界风筝之都”。风筝如今已经成为潍坊文化的一种象征,在潍坊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风筝随处可见,风筝承载着潍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了潍坊的“血液”之中,作为一种旅游文化,潍坊风筝吸引着众多外商前来投资,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对于潍坊风筝文化的态度及展望,张旻说道:“在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潍坊风筝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当地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希望潍坊的风筝文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早日成为世界的文化。”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梁锐不禁感慨道:“潍坊,因风筝而名扬四海,风筝,因潍坊而灿烂辉煌,千年的文化烙印激荡在人们心中,历久弥新,继往开来,人们对于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不仅停留在精神的高度上,更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对文化自信的执著追求中,我校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周岁的生日。勤读立耕,立己达人,这是华农人对于文化自信的一种坚守,是华农人专属的人生情怀和价值取向。百廿华农薪火传,万千桃李天下繁!华农,必将在双一流的建设中孕育出新的文化色彩,在迈向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生机盎然!
文字记者:梁锐 李官正
摄影记者:刘佳政 许崇宇 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