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胡同文化的历史探寻: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胡同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07-22

7月8日上午10点,华中农业大学经理管理学院赴北京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小队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与“胡同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场亲密接触。


史家胡同博物馆共计1000多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复印件、旧时家庭用的笸箩,还有两间房屋,专门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展现了旧事的“胡同味道”。

历史展厅里,正中间是一个七八米长,两三米宽的史家胡同沙盘。灰墙灰瓦,130个微缩院落分布其中。这些院落里,历史上居住过不少名人,演绎了许多故事。


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原主人是民国才女凌淑华和丈夫陈西滢。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凌家大院作为老北京民居的生活场景,比如后院里的有很多典型的老北京的花卉和绿植,玫瑰、牡丹、枣树、石榴树,还有一架爬满的藤萝。史家胡同内更是孕育北京人艺的摇篮。1952年6月12日,“老人艺”话剧团正式在20号院成立了北京人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等老一辈话剧艺术家都是从这个院里走出来的。

除此之外,馆内还能听到胡同的“老声音”。在时代记忆展厅内,有 “警哨”、“脚铃”“震惊闺”、“虎撑子”等声响。不仅如此,这里还收录了不同天气的胡同声音,让人仿佛一下就穿越回当时的情景。工作人员介绍,“震惊闺”、“虎撑子”都是老北京商贩招揽生意时用的响器。据了解,“震惊闺”由铁片组成,“哗”一声响,就是招呼大家来磨剪子抢菜刀;“虎撑子”则是郎中手里的串铃,一般是铜或铁制,通过晃动,声音能传出很远。


博物馆里的物品大多是从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声音也是居民生活中收录的点滴声音。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变迁,可以唤醒胡同居民的集体记忆。

下午,小队前往东四胡同博物馆,继续探索胡同的历史文化。

东四胡同博物馆,位于东四四条77号,占地1023平方米,主体建筑于1940年左右建成,曾是东四派出所的办公驻地,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群落整体基本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完整结构。东四胡同博物馆为新时期北京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提供一个重要样本。 东四博物馆通过视频、纪录片、模型、图片展等形式,尽可能再现最丰富的胡同历史,也展示了很多了东四胡同的古老物价。


来到东四胡同博物馆,红漆的大门和雕花的砖石十分复古,但里面是一个旧宅子与镜子、玻璃共同构成的天地,融合了现代艺术。东四胡同博物馆展陈空间划分共分为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五个展区,以“文化会客厅”的形式呈现出来,调研小队感受到了胡同文化的传承和更新,老北京的细节和现代建筑风格结合,十分和谐。

史家胡同博物馆和东四胡同博物包含着北京胡同的文化沉淀和背后凝聚的北京历史的缩影。正如在五道营胡同的墙上刻着的一句话:“没有记录就是没有发生”,这些博物馆为后人们留住胡同记忆,也在告诉着大家:胡同要有计划地开发保护,才能不丢失历史并且在未来更好的大步向前。



文字丨经济管理学院赴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艾晓冉

摄影丨经济管理学院赴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志铭 王傲立

审核人:严文高

编  辑:秦静欣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