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实地著名秦腔戏剧社——易俗社,深入感受秦腔艺人的生活和秦腔艺术的魅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7月21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到达易俗社二楼练功房了解秦腔艺人的日常训练内容。练功房中一位青衣扮相的秦腔艺人和一位武生扮相的秦腔艺人在进行紧张的排练。经了解,两位秦腔艺人均从艺十余年,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刻苦训练。每天的练气,声腔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除此之外,秦腔对艺人的形体要求也很高,吊腿,开胯,走圆场,跨体转身,脚踢头顶,一戳一站,一招一式都有讲究,要求走如龙,跑如风,站如虎,轻如蝶,美如凤。一次完美的舞台展现,其背后都是秦腔艺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汗水和坚持。
练习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对武生扮相的魏继钢先生进行了简单采访后,得知他是易俗社传承班的学员。他坦言秦腔艺人工资不算很高,平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学习,但是秦腔带给自己很多,自己从来都不后悔走这条路。秦腔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以及对秦腔的热爱和坚持,让实践团全体成员都深有感触,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秦腔源远流长,日久弥新。
彩妆华服,浓墨登场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全体成员早早来到易俗剧场。在王战毅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了戏班后台。在后台,全体的秦腔艺人都在进行着忙碌的准备工作,很少有专门化妆老师,所有的秦腔艺人都很娴熟的根据角色自己上妆。王战毅老师带实践团全体成员看了精美的秦腔服饰,秦腔服饰多以布料,贡呢,花葛为原料,袖口领口等细节处多用双面的五彩刺绣,花纹古朴典雅,色彩华丽,头饰以英武翅,布结子,扎肩等最为常见。此外,王战毅老师为实践团队全体成员讲解了不同的秦腔脸谱和相应的人物形象,按照生、旦、净、丑角色绘制不同的妆容,生、旦只在本色脸上擦红,用黑色勾出眉毛、眼窝;净、丑按需要用颜色勾出各种脸谱,用色多是黑白红三色。最后在舞台上,实践团全体成员见到了板胡、二弦子、二胡。大号等等不同的秦腔乐器。在后台的体验让实践团全体成员更进一步的走进秦腔,实践团全体成员都深深到了秦腔艺术的细致和精美。
铿铿秦腔,响遏行云
7月21日晚上,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易俗剧场观看了经典秦腔剧目《铡美案》。《铡美案》来源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秦香莲千里寻夫至京路程中发生的故事。《铡美案》歌颂了侠肝义胆的韩琦,执法如山的包公,唾弃了抛妻弃子的陈世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至今仍然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时而高亢时而悠扬的唱腔,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把实践团全体成员都带到了故事情节之中。包拯的铁面无私,秦香莲的刚毅倔强,秦腔老艺术家们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功底把人物演活了,引来现场无数戏迷的叫好。三个多小时的演出让实践团全体成员深深体会到了“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莽汉齐吼秦腔”的含义,铿锵的秦腔教给人最朴实的道理,这就是秦腔能够在西北大地得以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实践团观看秦腔表演过后,王战毅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说道:“以前有的人说秦腔再过二十年就会消失,但是三十年过去了,秦腔还是流传下来了,而且每次演出都掌声雷动,座无虚席。”秦腔倾注了无数代艺人的汗水和心血,讲述了无数人生的质朴哲理,无论时代怎么更替,都会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文字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靳思远
摄影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张闯
审核人:熊攀攀
编 辑:向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