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耕读路上 | 实践助农兴,“食”力强大冶
发布时间:2025-07-16

7月4日至12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黄石大冶实践团前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开展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讲、实地调研大冶当地食品企业、乡村的发展等,将专业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筑牢食安防线,守护百姓餐桌的安全;激活发展动能,以实践赋能振兴

传知识护食安 入民心促健康

7月4日,实践团先后走进中百仓储、冶商平价、盛百客超市展开深入调研。在与消费者的面对面交流中,实践团发现,市民在关注食品安全基础信息的同时,更希望了解如何科学选取与搭配食物,同时提升饮食健康。此外,本次调研也帮助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特色食物。因此实践团针对性地设计了科普宣讲主题并结合当地特色食品修改讲稿,为后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在商超对负责人季大伟进行访谈 冯宇翔摄

实践团成员周伦武在保康社区进行宣讲 冯宇翔摄


吞咽和咀嚼障碍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的综合征……,7月6日,实践团队走进湖滨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咀嚼与吞咽障碍的综合管理——老人食品健康知识主题科普宣讲。针对自检方法,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2蔡志强重点介绍了简单易行的饮水试验:喝下30ml常温水,根据是否呛咳和喝水次数判断吞咽障碍程度。社区居民们对此也十分重视,不少人表示:回去得赶紧试试,看看自己有没有吞咽障碍的问题。还有居民说道:这个事儿得重视起来,我回去就按方法检查一下,心里也能踏实点。

实践团成员蔡志强正在回答居民问题 冯宇翔摄


实践团还精心开展了“中老年疾病预防的食品密码”“零糖背后的甜蜜危机”等多场主题科普宣讲,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为社区居民送上了全方位的食品健康知识。据统计,系列宣讲累计惠及社区居民超500人次,现场互动频繁、反响热烈,不少居民表示“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对日常饮食搭配很有帮助”。

农企联固乡业 融科技健舌尖

7月8日至11日,实践团先后前往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劲牌集团等3所企业,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在劲牌集团调研过程中,谈及产品品质保障,劲牌讲解人员介绍:“原酒品质是根基,从原料种植到窖藏管理,每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这是品质的源头保障。”此外,实践团还了解到,劲牌集团借助现代技术,将苦荞麦、葛根等传统中药与纯粮制酒融合,打造毛铺草本酒、草本荞酒等一系列草本白酒,以“健康饮酒”理念推动传统酒业升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选择

讲解人员做毛铺金荞酒抗氧化实验 冯宇翔摄


在寻访湖北楚味园食品有限公司时,看着穿梭搬运的运货小车和低鸣运转的包装机器,实践团切实感受深度融入生产环节的“智造”特色,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持续激发着食品产业的蓬勃活力。

实践团参观楚味园公司生产车间 冯宇翔摄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独创的 “灵溪模式”以保护价政策与长期订单联结农户,以诚信与责任筑牢乡村振兴纽带。这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农企联动是焕发农村产业活力、助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兴文旅促融合 富乡邻振乡村

7月12日,实践团走进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深入考察当地狗血桃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践团了解到沼山村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在扩大“桃乡”品牌体系规模的同时,致力于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焕发乡村新面貌。


实践团成员参观狗血桃种植基地 冯宇翔摄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桃花源里》实景演出舞台。据沼山村古村桃乡景区经理黄略介绍,《桃花源里》实景演艺的出现,为沼山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150余名村民摇身一变成为“演员”,在“自家门口”端稳“艺术饭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如今,沼山村正以这种“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融合路径,带动村民增收,在守护生态美的同时,踏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次大冶实践行,实践团以专业赋能食安科普、产业调研与文旅探索,既筑牢乡间食安防线,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实践团成员周伦武在回顾此次实践时说道:“在宣讲时,一位阿姨拿着笔记本在认真记录健康食谱,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原来我们的专业知识,能这样直接地帮到大家。”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校地联动,用学识激活乡土潜力,让食安理念扎根田野,助力绘就产业兴、百姓安的振兴新图景。





文字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黄石大冶暑期社会实践团 陈子聪 王煊赫 杜汶峰

图片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黄石大冶暑期社会实践团 冯宇翔

审核 |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万心怡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