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第278期狮子山讲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建平作客狮子山讲坛进行《西游记》的文化解读。
讲座开始之前,许建平谈到时隔两年再次来到华农的亲切感,同时高度赞扬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愿望。随后,他借“孙悟空究竟是佛还是魔”以及“孙悟空为何能战胜天兵天将却屡屡受挫于妖魔鬼怪”两个问题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深入探究。
许建平首先讲到鲁迅将《西游记》归为神魔小说的原因,并由此引出第一个问题:孙悟空究竟是神还是魔?一方面,他肯定了孙悟空身上的神性:蟠桃、人参果和八卦炉赋予了他长生不老、刀枪不入的能力,但孙悟空由顽猴演变而来,其间亦有魔的成分。而谈及“既是神又是魔”这一观点,许建平则从孙悟空求学访道所拜的菩提祖师身上出发,探究其居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与心学的内在联系。而从菩提二字中不难窥知“佛”的气息,联系史实,孙悟空诞生在三教合流之际,所以在他所学本领属道教还是佛教这一问题上难以做出定论。
随后,许建平走下讲台与同学们近距离互动,现场观众也争相举手,踊跃回答问题。有同学认为拜师后的体制阻碍了孙悟空能力的发挥,但更多的讨论支持“玉皇大帝并非能力不济,而是看重孙悟空命中的佛缘,有意给他机会”这一观点。“妖怪易打,心魔难破”,有同学提出取经途中的诸多磨难都是预先设计的,且各自有所隐喻的看法,揭示了心中有魔才会遇到魔,只有经历了心灵的斗争才能够取得真经。寓意深远,直抵人心。许建平肯定了同学们的思辨性,接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玉皇大帝所处的世界被道教创设的初衷是与佛教的十八层地狱抗衡,所以天兵天将属于道教,而魔是佛教范畴中与佛相对的独特存在。孙悟空一身本领不乏佛教知识,却离一个地地道道的佛相差甚远。这便是他能战胜天兵天将却对妖魔鬼怪无可奈何的原因。
在谈到大圣精神的具体内涵时,许建平首先讲到了孙悟空的求学之路, 21年的求学精神展现出一个坚忍不拔的文学形象。而除恶务尽,嫉恶如仇又表现出孙悟空所具有的救世精神。之后,许建平讲到什么是“义”以及孙悟空身上的义的不同之处,与宋江为光耀门庭而招安、关羽的忠义局限于结义兄弟相比,孙悟空身上所体现的义是“侠义”,一次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便是这一形象光彩而具内涵的一面。
话题一转,许建平谈到对第一个问题的个人理解,他认为孙悟空的本质是佛,是一个很讲侠义精神的侠佛。在追求侠义的同时,孙悟空同时也追求个人的尊严与权利,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平等的, 自封“齐天大圣”正是他追求平等的举措,大闹天宫亦是在追求地位尊严上的平等,这也是大圣精神的精髓之一。
当代的大学生了解《西游记》,多是源自86版《西游记》。许建平认为,大家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孙悟空身上的人情味,他充满自信、极富生命力的形象能给人以快乐,这拉近了读者、观众和孙悟空之间的距离。随后,许建平以中国的农耕文化为起点,将中国文化的稳定性与孙悟空的出现建立联系。许建平谈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代表着非同一般的想象力,代表着中国文化趋于变化。对大圣精神的深度解读告一段落,许建平又为同学们讲述了人类文化价值的不同观念。他指出仅仅追求钱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追求是有精神的自我,有意义的人生。
现场提问环节,当被问及唐僧师徒四人求经时向阁内守僧行贿的行为是否反映了佛也有人性中的贪婪时,许建平建议同学们不要太较真,文学作品多少会涉及作者个人的情感,而作者在写作中本身就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所以把现实中的感受用于拿到小说中进行评价也就不太合适。
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嘉宾介绍】
许建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指标项目首席专家,古代典籍与中8文化研究中心重任,国际期刊《文化中华)主编,世界汉学研究会(美国)中国学会学术副会长。著有(明清文学论税) (意团教事论 以明清小说为分析中心》等作品。
文字丨校青传记者团 张雁冰 王施龙
摄影丨校青传记者团 占舒娅 卢琳
审核人:张进
编 辑:徐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