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第十九期“清涟”跨学科论坛畅谈“蛋白质结构与药物开发”
发布时间:2018-12-17

12月15日,由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中心、校级蛋白质平台、校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九期“清涟”跨学科论坛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5楼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以“蛋白质结构与药物设计开发”为主题。


应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殷平教授邀请,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黄亿华研究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研究员、诺华制药(Novartis)肝病药物开发领头人周正博士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药物实验室副主任郁征天博士、四川大学贾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蒙国宇教授、Regor生物医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科研官钟文革博士及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孔德信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做报告。生科院殷平教授、刘主教授、理学院位灯国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任若冰教授共同主持本场论坛,百余名师生到场参会。

12474


黄亿华研究员作了题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组装机理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革兰氏阴性菌作为主要的耐药菌,有着独特的外膜结构,外膜组装蛋白质机器是研发新型抗生素的重要靶标。黄亿华研究员以绿脓杆菌为例,介绍环肽抗生素L27-11特意结合绿脓杆菌的palpetDE从而杀死绿脓杆菌。同时外膜内存在着可用于纳米孔核酸/蛋白质测速的膜蛋白,对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吴蓓丽研究员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和功能研究。GPCR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GPCR还参与调节体内血糖稳态,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过去的一年,吴蓓丽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解析了GPCR与多个配体的晶体结构,阐明了GPCR在不同功能状态下构象的动态变化,为激动剂的结合行为提供了深入的见解,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周正博士、郁正天博士和钟文革博士他们分别作了题为“Distinc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HBV capsid modulators”、“Discovery of First-in-Class、Potent and Orally Bioavailable Embryonic Ectoderm Development(EED)Inhibitor with Robust Anticancer Efficacy”、“Computer Accelerated Rational Discovery”的学术报告。讲述药物开发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并以实例阐述了结构生物学对于药物设计的重要意义,虽然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开发并非充分必要条件,但它避免了药物开发时的盲人摸象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



贾大教授主要研究细胞内运输与相关疾病(包括神经疾病和肿瘤)的机制,他通过“How are Endosomal Protein Sorted?”的学术报告,呈现了TBC1d5与VPS35/25的复合物晶体结构,表明TBC1d5/Retromer能够直接并且特异性地与Rab7-GTP结合,Retromer能够显著提高TBC1d5的GAP活性(促进Rab7-GTP水解);揭示了Retromer和经典的衣被蛋白复合体,比如COPII,尽管形成不同的囊泡结构,但是存在着内在的相似性,为后期进一步完善Retromer包被囊泡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蒙国宇教授随后做了“PML NB biogenesis,APL leukemia and targeted therapy”的学术报告,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解析了DUX4-DN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并通过整合多种技术方法对血液肿瘤的重要节点事件进行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分析,用以设计和改善现有的小分子药物,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诊断方法。

最后,孔德信教授作了题为“基于结构与基于配基的药物设计”的学术报告,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开发,并以生物相关性对成效性指标进行评测,在生物相关性基础上构建了生物相关谱与三维生物相关谱,并以实例验证三维生物相关谱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本次报告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学习,现场氛围非常浓厚,许多学术踊跃提问。在八位嘉宾的报告结束后,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殷平教授对各位的报告表示感谢,他认为此类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有利于各位老师和同学打开视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文字丨吴燕 张怡洁 王咏祺 林向馨 王路凯

摄影丨丁航 朱学玉

审核人:殷  

 辑:霍怡然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