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汤海静 郑圣诺 通讯员 宋怡萱 李圆心)9月14日,“生命的萌新”新生周渐入尾声, “缤纷校园生活”系列活动仍旧精彩。从“音·友”分享会共赏弦乐,到“蓝海生灵”观千百鱼类,从鸟类科普学习识鸟,到剪纸体验巧手翻飞,新生们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体会校园的缤纷奇妙。
体验乐器,赏弦乐之美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音·友”分享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耕读学堂开展。主讲人毕一兵为同学们介绍了铜管乐器以及他在乐团中的种种经历。
一名同学正在指导下体验乐器演奏(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毕一兵先是对西方古典音乐史的内容进行讲解,从理论上介绍管弦乐知识。随后,他又带领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乐器,现场的同学们纷纷积极上台,感受管弦乐器的魅力。随着上台体验的人数增多,现场的氛围也在同学们不断尝试吹奏乐器中变得热闹起来。大号、长号、圆号……从刚开始的吹不成调,到在毕一兵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技巧,同学们与弦乐器的距离从远到近。
“参加学校交响管乐团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的人生也将有着重要意义。”毕一兵说。他希望今天的分享会能让在场的观众有所收获,并祝愿初入大学的同学们能开启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走近海洋,识蓝海生灵
玉兔螺、彩虹鲳螺、拉氏狼牙虾虎鱼……水产学院水产1902的罗滕达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室带领同学们进入蓝海之中,探寻水生动物的世界。
同学们正在听罗腾达介绍海洋生物(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鳗鱼、甲胄鱼、盾皮鱼、软骨鱼,罗腾达以多种不同鱼类引入,向大家介绍了鱼类的进化历程。“我之前养过一条刺尾鱼,完全无法与其他的鱼共生。”“世界上最大的鱼是鲸鲨,它的嘴巴一张开,小鱼们就会被它悉数吸入嘴中。”作为一名在微博上拥有13万粉丝的水生生物科普博主,罗腾达在讲述鱼类故事时,常常结合自己的真实养殖经历,也会提到一些区别于各类百科的趣味鱼类知识,引得同学们讨论连连。
活动的后期,罗腾达向大家播放了一些自己养殖鱼类的片段。在看到他因为触碰了自己养殖的电鳗而感受到电流,忽地把手抽开时,台下的观众都笑得捧腹;在看到他所饲养的发光鱼时,台下传来“哇!它长得好像黑色的蝙蝠侠!”的讨论声。
同学们正在观赏陈列的鱼类标本(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会后,同学们聚集在罗腾达带来的多个水生动物标本、模拟生态缸前进行观察。罗腾达说,“在家里,我还有上百种水生生物在养。”在他的眼里,和鱼相处时的自己总能处于最放松的状态。
在动科动医学院动医2004黄灵杰的眼里,这次活动是新奇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鱼类相关的知识,让我感到水底世界真的非常地奇妙。”
校园观鸟,悟自然之趣
天降纷纷细雨的下午,校园鸟类科普交流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耕读学堂举行。动科1704班的李圆心从校园环境、观鸟基础知识、校园常见鸟类几个方面入手,带领新生们了解观鸟活动、交流鸟类的神奇结构和特殊习性,并带领新生们认识校园范围内的各种鸟类。
同学们正在听主讲人介绍校园鸟类(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鸠占鹊巢”的故事背后,杜鹃做出了哪些努力?反嘴鹬的嘴为什么向上翘,真是嘴“长反了”吗?伯劳的英文名为什么是屠夫鸟呢?李圆心向新生们抛出了这些问题,并结合图片一一解答。“大家身边不起眼的鸟类身上,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生命故事。”李圆心说。
从观鸟出发,这堂“自然科学课”旨在新生们亲近自然、关注身边的野生动物,感受生命与自然之美。
动手剪纸,品传统文化
入夜,四十余位新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耕读学堂欣赏并体验中国传统剪纸。
副校长杨少波观看同学们剪纸(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一名同学正在临摹团花手稿(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剪纸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它不会在原地等着我们。”分享人园艺林学学院2019级博士朱婉从剪纸的定义开始,介绍了剪纸的过去与现在、派别和寓意,也讲述自己的期待,“我希望爱好剪纸的你们能够继续走下去。”
朱婉向同学们展示熏样技法(学通社记者 章洁瑜 摄)
实践与理论并行,朱婉演示了熏样做花的方式:打湿木板、展平白纸、贴样纸、点蜡烛、烟熏……正是这古老的“复印”方式,让剪纸艺术在没有打印机和复写纸的年代得以传承。随后,她拿出一张纸,对折、再对折,按着团花手稿一刀、两刀、三刀……几分钟后,一张精致的蝴蝶窗花展现在大家面前。
工学院机械类2004班王露阳沉浸在剪纸中,“我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一投入其中,好像烦恼也消失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生2001班秦艳琴情不自禁举起了自己完成的剪纸作品,“太赞了!自己动手体验感十足!虽然我的剪纸并不完美,但亲自动手成就感满满,我愿意不断去尝试!”
分享活动结束后,许多饶有兴致的同学主动留下来与朱婉一同翻看她收藏多年的作品集。
为期4天的“缤纷校园生活”系列活动暂告一段落,但校园的精彩却不会落幕。新生周之后,新生们能够体会到的是更精彩、更自由、更愉快的校园文化生活。
(转自:南湖新闻网)
审核人:吕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