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武彬 肖嘉迅 通讯员 申亚丹 严文高)10月17日晚,新一期“青年科学家面对面”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室举行,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师张婧雅以“当我们欣赏风景时我们在欣赏什么”为题,与四十余名新生分享交流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之美。
张婧雅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学通社记者 何鑫 摄)
“每个人欣赏风景的时候,到底在欣赏什么?”交流开始,张婧雅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对于“风景”的深入思考。随后,她围绕“源”“平等”“冲击”三个方面分享了在三江源无人区开展国家公园试点规划考察的经历。
关于“源”,张婧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融入、适应、感受三江源无人区环境的过程。从难以适应到入乡随俗,张婧雅娓娓道出自己的寻“源”生活。她通过田野调查现场照片,介绍了牦牛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作用和影响。“牦牛是青藏地区的诺亚方舟。”牦牛的食用、纺织、建材等多重价值,拆除围栏所引发的“过牧”与“禁牧”的思考……这些都让她在关注、欣赏三江源自然人文风貌的同时,思考背后关联着的生态系统。“风景的背后可能是一整个生态系统,人为干涉改变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在三江源腹地源头考察时,张婧雅发现实景没有想象中的磅礴大气壮美,巨大连片的坚硬冰川缓慢溶解形成的星星点点般小滩涂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江源。想象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也让她深刻感受到,我们欣赏到的风景可能并不“美”,“美”在背后。
围绕“平等”这一话题,张婧雅则通过尕尔寺寺院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山中岩羊与人类和谐相处等具体实例,介绍了当地居民不杀生的传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大自然中一切动物植物生物都是平等的”的理念。随后,她又从当地虫草产业出发,与同学们探讨了现代文明对当地文化的冲击。
“你们怎能买卖蓝天,买卖大地的温暖?这个主意我们不能理解。若空气失去了新鲜,流水失去了光泽,你怎能把他们买下?”当念到西雅图酋长的信时,张婧雅不禁拭泪。“欣赏风景的时候,我们欣赏的究竟是什么?每当读到这封信,我都非常激动,情难自抑。”在她看来,这是园林人对风景的莫大情怀。“当你对一片土地有了感情,有了依恋之后,你才知道怎么去感受它,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在用心感受。”
参加同学认真记录(通讯员 刘静漪 摄)
“在前后几次到三江源的调查中,当地无人区变化是什么?”面对交流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张婧雅回答道:“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围栏拆了很多,当地也组织牧民开展护林工作。这既是对自然平等、保护自然理念的一种深化,又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让牧民增收,实现了多方共赢。”现场,张婧雅还就如何开展田野调查、三江源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等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转自:南湖新闻网)
审核人:代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