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由校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校团委主办,校团委人文教育素质中心承办的第327期狮子山讲坛于线上举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受邀做客狮子山讲坛,开展题为“顾维钧:以公理争强权的外交家”的主题讲座,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向同学们介绍顾维钧在近代中国外交上所做的贡献、所面临的困境,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近顾维钧。
租界生活 少年志起
谈及顾维钧的少年生活,金光耀向大家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顾维钧推着自行车,留着辫子。“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生活在传统社会的少年产生对新事物的向往。”金光耀向大家解读道。而租界中的英国人着急去跑马,便用鞭子抽打人力车夫,让少年顾维钧愤然问出:“Are you gentleman?”金光耀指出,租界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让顾维钧既产生了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又产生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即能够包容外部世界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民族主义是包容的,不是对抗的。
国外求学 临时受命
在哥伦比亚大学,顾维钧参与组建“留美中国学生会”,在中文《留美学生年报》上发文讨论中国外交,提出“晚清外交之所以坏,原因有三:没有法理思想、没有系统办法、没有出色外交家”的观点,在校期间做外国人在中国的权益研究,认为中国人应该合理修订条约,维护自己的权益。“顾维钧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历,使他初入外交界,资历浅但敢于发声。”金光耀谈道。此外,金光耀提到顾维钧的导师约翰•穆尔,一句“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让接到电报犹疑不决的顾维钧毅然回国,正式投身中国外交。
雄辩巴黎 认识独特
顾维钧31岁在巴黎外交和会上发言,就山东问题做出雄辩,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其做演讲,并亲自书写布告,称其为“青年外交大家”,“我国大学学生之模范人物”。对此,金光耀说:“这是转型年代年轻人特有的机会。”在谈及顾维钧的外交艺术时,金光耀主要提到顾维钧的两个观点,一是不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顾维钧认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条成语对个人来说是可以的,但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因为国家不能“玉碎”。在外交上不能指望百分之百成功,因为如果一方想得到百分之百成功,而另一方也有此要求,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二是“刚柔并济”。顾维钧认为在外交中该强硬时应十分强硬,但该妥协时,也要灵活处理。
在自由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外交史的同学,金光耀建议先从通史类书籍读起,并推荐了《中华民国外交史》《新中国外交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等书籍。
文字 | 校青传记者团 王毓雯
审核人:严文高
编辑:申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