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艺术节】周海宏教授带领我校师生感悟音乐美学 ——我校举行狮子山艺术节专题讲座《走进音乐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2-06-08

行政楼五楼会议室,机关党委的教职员工在听讲座(记者 川竹 摄)

三综A705会议室,植科院师生在听讲座(通讯员 贾浩洋 供图)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刘欣雨)5月30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主讲的狮山艺术节专题讲座《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的意义与教育的策略》在线上开讲,各学院和职能部门师生6000余人跟随周海宏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艺术最纯粹的魅力。

报告会上,周海宏从“音乐怎么听”和“艺术有什么用”两个问题入手,围绕音乐美学基本原理、音乐表现的机制以及音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联觉”等音乐心理理论,用娓娓道来的叙述、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以及精心选取的音乐阐释了音乐美学的原理,诠释了艺术的真谛,令在场师生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音乐怎么听?周海宏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音乐美学的原理。一是音乐的本质特征。他指出,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没有视觉性、语义性,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和思想概念,所以不一定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内容去解说音乐。对此,周海宏呼吁“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是高度主观的、多解的、模糊和不确定的,大家只需要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之美。

二是音乐审美的表现特征。对于“音乐如何懂”,周海宏提出了“联觉”概念,他用巧克力联系低音,薄荷糖联系高音的方式,向师生们介绍什么是“联觉”,并带领大家跟随音乐体会“汹涌的大海”“秀丽的田园”等,从作品和听众两个角度指出,音乐理解靠联觉,每个人生来都是喜欢音乐并能感受音乐的。

三是音乐审美的“理解特征”。周海宏以《土耳其进行曲》、《命运交响曲》为例,指出即便是著名乐曲,在不同的钢琴师手下也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因此,他认为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音乐理解何需“正确”。他呼吁大家不要被“怕不懂”“想听懂”“怕错误”“理解错了”等思想所束缚,“我们其实生来就在音乐世界里,并不需要走进来。”

艺术有什么用?周海宏表示,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却感受不到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这往往是大家热衷于推进“理性文明”,却忘记“感性文明”的结果。他认为艺术能够提升人生幸福指数、事业成功概率、社会文明水平。而音乐恰恰是改善听觉环境的艺术,能够提高听觉的幸福指数。在谈及这部分内容时,周海宏大多使用自己在生活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身边的真实案例,增进师生对艺术重要性的理解。

随后,周海宏用一段悠扬的笛声与琴声,引导师生们缓缓闭上双眼,放松身心,自由想象,现场让大家感受音乐对人的直接影响。音乐结束,他感叹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像音乐一般,能够给人带来如此自由广阔的精神活动空间。”我们经历的所有外部体验都能改变我们的心理环境,而音乐是唯一能直接、瞬间改变心理环境的艺术。不论外部有多少苦难,有了音乐,我们便能得到美好。

针对当前国内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周海宏指出,这跟全民感性素质偏低有关,他表示要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国民尚美重艺的价值取向、热爱艺术的高雅情趣、享受美好的生活习惯。将技术变为艺术,把产品变为作品,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周海宏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美”,表明“美”的追求已经进入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他呼吁:“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需要热爱艺术的国民。”

在报告问答环节中,师生们在互动区踊跃发言,就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与不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乐器学习等方面展开提问,周海宏结合自己的理解及音乐实践经历与师生们进行深入的讨论。

植科院本科生辅导员练人杰听了讲座后意犹未尽地说,音乐的深刻定义早已成了生活中欣赏音乐的“门槛”,在大多数时候大家会因为“听不懂”音乐而尴尬,因为“听得懂”一点音乐而沾沾自喜,但是周教授的“回归音乐本身”让我醍醐灌顶,音乐本就是让人们欣赏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工2104曾文翀说:“听完讲座,我明白了理解音乐最基础的方法就是顺从自己的本能,不去在意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享受音乐之美。”

据了解,周海宏教授是国内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就卓著。长期致力于经典音乐普及,经常受邀为中央党校、各大部委、知名高校等单位讲课,听众多达数百万人,是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班、中青干部班最受欢迎的课程。




审核人 祝鑫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