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湖北省青年联合会、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指导,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如期在大活103举行。青科协会员徐强教授分享科研历程,讲述他的奋斗故事,开展专题讲座,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
“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公元前21世纪,《禹贡》一文便记录了战国后期人们已将橘、柚作为贡品送至各诸侯国。徐强从柑橘历史讲起,从《禹贡》讲到公元前2世纪的《橘颂》,从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讲到12世纪的《橘录》,他谈到,中国是柑橘的故乡,4000年栽培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徐强老师讲述柑橘的“前世今生”(记者 徐行 摄)
“古时的柑橘和现在的柑橘有什么区别吗?”带着这个疑问,徐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阐释了4000年前酸橙是如何通过自然变异、偶然选择、驯化改良,成为今天口感上佳、品质纯良、四季皆有的柑橘。“柑橘好吃,可仅仅是口感和风味,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了”,徐强谈到,因为几千年的选择进化,柑橘风味得以提高,但颜色却“丢失”了。为了让柑橘不仅美味,还更好看,柑橘就需“回炉再造”,找寻关键基因,从头人工设计,改良出营养、健康、风味佳且多彩的柑橘。
“哇,原来真的有那么多颜色的柑橘哇!”“棕色的橙子,好神奇,是怎么培育的?”看到展示的图片,在场的同学们都在小声讨论着。通过讲述柑橘“色变”的原理和“改造”过程,徐强说,目前五彩柑橘早已不是梦,他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研究团队,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基因,共同建造多彩的“柑橘世界”。
学生认真记录(记者 徐行 摄)
“不虚此行”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产类2210班向林婧在参加完活动后的最大感受。她说,徐老师风趣幽默的分享让她找到了未来的前进方向,也激起了她想要去探索的动力。“我相信我的大学一定会丰富多彩!”向林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