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我校第十七届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行。大赛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校团委素质拓展部承办。经过初赛的角逐,七支队伍脱颖而出,围绕“生如夏花,不负芳华”的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心理情景剧盛宴。
“我们活在一个被标签定义的世界。”工学院的《第五十八次表白》以一盒口香糖为线索,演绎了少女皮小克在“奇数表白”与“偶数退缩”的纠结中,内心经历的挣扎与成长。误吞口香糖后的她,陷入了荒诞的恐慌之中。直至智者一语道破,皮小克才恍然大悟:真正束缚自己的并非口香糖,而是内心的怯懦。当那句“我喜欢你”在樱花雨中颤抖着说出,不仅是对爱情的勇敢告白,更是与过去自我的和解。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循心》别出心裁地以时间循环为背景,讲述了患“空心病”的舒夏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寻找生活意义的故事。“你真的能分清内心的渴求和外界强加给你的期望吗?”在循环的囚笼里,迷茫的舒夏遇到了照相机意象“小照”。在“小照”的陪伴下,她开始尝试改变,探索未知的风景,重拾曾经对摄影的热爱。每一次快门的按下,都定格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瞬间,也让舒夏逐渐明白,生活的意义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而在脚下每一寸被照亮的土地。

当标签与猜疑化作枷锁,谁才是真正的“猎物”?水产学院的《寻找鳄鱼》以荒诞的剧情引发了观众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校园中突然出现伪装成学生的“鳄鱼”,“鳄鱼抓捕队”队长李明在追捕过程中,却发现自己也被卷入了一场荒诞的漩涡,“你也是鳄鱼!”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努力不是罪,勤奋不可耻”,这场荒谬的追捕背后,是对自我价值的叩问,提醒着人们不要被外界的标签和猜疑所束缚,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曾拼命追逐月亮,却忘了自己也是星火。”园艺林学学院的《星光熠熠》围绕大学生林星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挣扎展开。林星在虚拟世界的诱惑与现实世界的责任之间苦苦徘徊,内心的小恶魔不断诱惑她逃避现实,而天使的提醒又让她在迷茫中看到一丝曙光。最终,朋友的鼓励和母亲的呼唤如明灯照亮她前行的道路,她终于明白,自己亦是夜空中独一无二的星星,虽散发着微光,却有着足以穿透黑暗的力量。
华农林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也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出。最终,经评委打分,工学院《第五十八次表白》、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循心》获一等奖;水产学院《寻找鳄鱼》、园艺林学学院《星光熠熠》获二等奖;华农林肯学院《观星》、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我?》、公共管理学院《非典型玩家通关攻略》获三等奖。

大赛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教授、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何红娟老师进行了点评。她指出,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七段情景剧表演,更是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课。参赛队伍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困惑,通过心理情景剧将心理健康主题推向社会讨论,实现了社会意义上的“治愈”。
在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校第十七届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舞台上,选手们用生动的表演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舞台下,观众们沉浸其中,收获感悟。幕后工作人员默默付出,精心筹备,为比赛保驾护航。虽然大赛落幕,但那些精彩的瞬间、深刻的感受将永远镌刻在观众心中,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
文字|青年传媒中心新闻部 袁书琳
图片|青年传媒中心摄影部 尼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