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1-04

(记者霍文琦)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形势下,会议指出,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结构、转方式从哪里着手?就此,本报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坚定不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继2014年一号文件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作出部署后,专家预计2015年一号文件将延续深化改革的思路,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俊飚表示,“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业,农业稳则社会稳,农业强则经济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西欧各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大都同时是农业强国。唯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推进农业繁荣、强大。当然,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现代农用工业装备、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人力资本持续、高效投入的过程,在科技、土地、资金、信息、农业经营者等各类现代农业经济要素与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结合的过程中,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繁荣,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具体部署,其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被认为是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解主要是“公司+农户”,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把农民的产品交给企业加工销售。而这次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农场和农户将生产、加工、品牌和服务结合起来,从田头到餐桌,提高农产品利润,是很大的亮点。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农业本身就包含着多种产业功能,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体验等能够满足人们丰富的精神需求。过去我们谈农业,局限在农业提供农产品这一单向功能。这次中央谈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对农业产业认识的深化,把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要全面理解与农业有关的第三产业,包括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业和依托农业、农村发展的服务业。在稳定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以“消费为导向”的特色农业、农业旅游业应该是调结构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郑风田看来,此次会议提出“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很大进步。他解释,过去提加快土地流转,容易造成误解,很多地方政府替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造成很多问题。而这次提适度规模经营,不要为规模而规模,应该尊重农民意愿,是非常合理的

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民收入增幅将连续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可以说,在全国人民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2014年为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我国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资源利用率低,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挑战。

在朱启臻看来,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说明我国农业制度是正确的。未来在保证增产增收的前提下,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加快推进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经营,是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农业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诚然,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一直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适,走向动态均衡和趋于更适更优。农业结构的调整也同样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张俊飚说。

张晓山表示,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同时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改变现有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健全金融支农体系,同时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张俊飚建议,从经营效率的角度看,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土地有序流转和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农业经营效率的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导入和放大各类推广主体的技术扩散效应,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通过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做大农业整体规模和增强农业内涵发展效应;通过发展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相关链接:http://www.qstheory.cn/freely/2014-12/29/c_1113815293.htm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