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直属高校共青团“三力协同”工作座谈会在我校综合楼316召开。团省委副书记张澍出席会议,团省委相关部室负责人、我校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7所直属高校共青团委员会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柯建锋主持。会上,各高校团委书记代表依次发言,就共青团“三力协同”工作改革的问题、建议进行了汇报和讨论。
武汉大学团委书记杨林清汇报时表示,始终将提升“三力协同”中的三力作为目标,着重扩大团的影响力。在提升组织力方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将团支部从本科范围推广到研究生范围,从班级组织推广到社团部门,激发团组织的卓越生命力;在提升引领力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团组织强大凝聚力;在提升服务力方面,利用互联网极大提升服务质量,为学生群体造福,加强学生对于团委工作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华中科技大学团委书记林桢栋在汇报中介绍了学校团委围绕“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他谈道,华中科技大学团委以组织力为支撑,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加强团的基层队伍建设和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方式激发了团委组织活力;以引领力为牵引,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协同并举,重视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在青年思想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以服务力为推动,加强建设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机制,整合“三力”促进工作开展。
“我校始终将增强团的政治性放在首位。”我校团委书记彭小川表示我校持续完善“学校—学院—支部”三级理论学习组织体系,建成了以“青马班”“青年研习社”为塔尖,以“狮子山菁英学校”为塔身,以“团支部书记班长培训班”、基层团校为塔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骨干培养体系。加强青年思想调研,提升活动策划创造活力,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开放活动场地,深化学生会改革,严格工作标准,精简人员架构,集中力量满足青年对团组织的需求,做到更精准、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并落实“三力协同”工作,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
潘丽莎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团委发言。她强调,校团委将从学生社团改革抓起,通过加强社团团组织管理,严格审批社团建设;通过优化大学生政治理论研究会、国旗护卫队等组织,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同时,校团委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健全科技活动保障,把科技创新改革融入学校团支部建设,通过科技带动团组织工作;设立青年发展基金、青年传媒中心、大学生实践中心等学生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形成技术支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校环境。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柯婷表示将注重落实组织机构改革,优化组织发展环境,以“定编、定员、定岗、定责”为抓手,精简团学组织,控制人员数量和组织规模;注重规范制度,强化组织根基,以社团建团,完成社团业务指导部门的挂号工作。实行社团学习考核,修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审批制度,规范班级团支部基础团务工作,并将团员档案放入学生结业档案中,实行推优入党工作,进一步推进“三力协同”工作。
随后,各参会人员自由交流讨论,聚焦“三力协同”重难点问题各抒己见。“‘三力协同’应以竞争力为基础,培养斗争精神,提倡竞争意识,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出团委自己的品牌。”武汉工程大学校团委书记刘念分享道。华中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徐刚则强调树立大局观念。他指出,团委工作改革在满足青年需求的同时,还要关注学校的需求,立足于整体。
“我们应该坚固基层基础,激发高校团委活力。”张澍结合各高校汇报情况以及工作改革推进现状,提出指导意见与工作建议。“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团建党建任务的高度重视以及高校党委对提高团建党建力度的殷切希望为引,强调了高校共青团抓建设,促改革的重要性。针对近来青年学生出现的新气象,通过了解高校团委改革方案的实施进展,张澍认为,应该研究青年学生们在学校生活之外的生活特点,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需求。
在青年学生的教育方面,张澍指出,应该尊重教育规律,重点做好第一课堂的工作,并将第一课堂的内容结合到第二课堂中,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到先进思想的指引,为团的青年工作注入新活力。“向组织建设要活力,向政治生活要活力。不仅要让学生社团力量强起来,更要让团支部力量强起来。”
文字丨校青传记者团 胡婉琪 蔡泽 王咏祺 田恩泽
摄影丨校青传记者团 曹玉
审核人:吕瑞凯
编辑:温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