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光明日报】寻找“让青春成为永恒”的答案——四位大学生读者给本报的来信
发布时间:2021-08-12


核心提示: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樊懿楷在看到刘守仁院士的报道后,心有感触,便以一封信表达心中所想。

 



1

《光明日报》编辑部:

看了贵报《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专栏首期报道后,感慨良多,忍不住提笔倾吐心声。

在中学时代,我认为青春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它是鲜衣怒马、看尽长安花,它珍贵但稍纵即逝。而现在,站在大学即将毕业的人生十字路口,我想青春或许远远不能止步于此,它不应如此狭隘。真正的青春应该如同青年马克思的毕生信仰那样——“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是为人民开创一份事业。当这份事业随着人们追求幸福的步伐而延续下去时,青春也随之成为永恒。

刘守仁院士已是耄耋之年,但我仍能感受到他的青春气息,这种开创奋斗的精神不会因肉体的衰老而消逝。刘院士的事业和精神会像繁衍生息的细毛羊一样,永久留存于辽阔的大漠戈壁,久久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注入力量。

作为一名河南人,我幼时常听焦裕禄的故事。至今想起他“把我埋在沙滩上,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遗言,还是会感动落泪。如今的兰考早已绿荫蔽日,焦书记种下的泡桐树却隔着漫长光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此刻,看着刘院士爱不释手的洁白小羊、石河子壮丽的边塞风光和百姓们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方大地的呼唤——“来吧、来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亲眼看见过母亲作为党员参与扶贫工作的艰辛,明白边疆、基层的工作绝不是唯美的田园牧歌,它总是布满风沙泥土,伴随各种难以预料的艰难困苦。但是,人不应该只追寻物质饱暖,我们有着追求更高精神世界的自由!

我不禁陷入沉思:钟鼓馔玉是我追逐的目标吗?什么才是我向往的人生?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对,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把奋斗的火种播撒到祖国的每个角落,化荒芜为繁盛,变贫瘠为富裕,这还不够让人感到幸福与满足吗?

我知道,放弃世俗眼中的“光鲜靓丽”是多么不易,甘于平凡正是一种伟大的勇气。这种勇气,焦裕禄、刘守仁践行了,无数的共产党人践行了,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们正在试着迈出这一步。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贵报的《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专栏如一股清泉,濯洗着青年们的思想,让赤子之心更加澄澈。

这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2021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已然开启,让我们在平凡奋斗中成就伟大的青春吧!我愿成为一朵小小的浪花,和万千个你们一同汇入历史的长河,奔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8级本科生李梦辰

2021年7月23日

2

《光明日报》编辑部:

用什么样的姿态过完这短暂一生?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这是一道沉甸甸的人生选择题。读罢刘守仁院士“以身心许边疆”的奋斗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个在我心中深藏了多年的梦想,犹如蓄势东方的朝阳呼之欲出。

思绪回到了2013年暑假,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支教,并对当地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我深深感受到,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

一天,我们去村民家中家访,在一所土坯房里见到了十岁的双胞胎姐妹大双和小双。和她们相依为命的奶奶告诉我们,孩子们长这么大都没吃过一碗拉面,她们的学习费用靠捡破烂获取。但大小双仍然积极乐观,她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老师说有了知识就会改变命运,我们的梦想是好好学习,将来让奶奶住上大房子,报答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我落泪了。此后,到祖国边远地区去支教,让山区孩子有机会享受更好的教育,这粒梦想的种子不知不觉深埋在心中。

“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最艰苦的工作”,这是刘守仁院士大学毕业那年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的愿望,之后,他毅然提着两箱书奔赴边疆,这一去,就是66年。这一生,刘院士用实际行动净化着年轻人的灵魂,用高尚品格升华着年轻人的思想,在他的感召下,十几位从大城市深造回来的博士会聚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赓续着新的奋斗篇章。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深深地感召着我,似一把精神火炬,再次照亮了我的教育梦想,让我找到了奋进的方向与力量。

100年前,李大钊先生对中国青年激情呼吁“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那个时代的青年在风雨如晦中执着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10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牢记,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才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同龄人们,祖国的偏远基层亟待我们前去建功立业!走,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吧!让我们的青春之光闪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我们的青春之彩不负这个伟大时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2020级博士生李丹华

2021年7月25日

3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也曾是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志愿者。近日,我在手机上看到了《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专栏里刘守仁院士的报道,想说一些心里话。

我想说:坚守一线是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刘守仁院士一生坚守祖国边疆,用心做好一件事,这种坚守的精神是当今最为珍贵的财富。

想起两年前,我本科毕业之后,在“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老师的事迹感染下,去了他曾经支教过的贵州乌蒙山区一个叫狗吊岩的村子支教。那里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想要走出大山,却在小小年纪就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在前几天,我又回到那里,去看望我日夜牵挂的孩子们。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发现,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我更加体悟到扎根基层的快乐与感动,是“爱”让这个世界紧紧相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不能前往一线,我便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伙伴们一起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保驾护航,并通过网络平台义务为湖北9个市州的200多位孩子开展线上一对一课业辅导。疫情缓解后,我们收到了许多家长的感谢信,也明白了爱是化解一切灾难最强大的力量。

2021年,我利用课余时间,每周赴湖北黄梅县苦竹乡油铺街村油铺小学,为留守儿童进行合唱培训。因为我曾担任过华中农业大学合唱团团长,也曾在我支教的小学建立了一支留守儿童合唱团,所以在返校继续读书后,我想用另一种方式把这份爱延续下去,将美育教育普及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做一点事。在最忙碌的时候,我也曾感到疲惫,但是看到刘守仁院士的事迹,我有了新的体悟,那便是“坚信自己所想,坚持自己所做,坚守自己所爱”。

研究生阶段,我学的专业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主要从事牛奶品质提升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相关研究,接触并了解了中国奶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之处。有时候我会想,不知道学成之后到底能为这个行业作多大贡献。刘守仁院士从事的工作与我的专业相近,他的事迹给了我自信和勇气。将来,我希望能在科研领域策马扬鞭、冲锋在前,为中国奶业尽一份微薄之力,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

奋斗青春,无悔抉择。愿我们中国青年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我也会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成为强劲有力的“后浪”。

青春是风雨兼程的坚守,是奋楫扬帆的前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辈必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同心向党、奔赴远方,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樊懿楷

2021年7月27日

4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的事业在新疆,我要在新疆奋斗一辈子,不负‘天山之子’的称号。”刘守仁院士用大半生践行着一句诺言,看了刘院士的经历,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出的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

今年8月,本科毕业的我将奔赴海拔3500多米的四川阿坝州红原县中学进行一年支教工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我从小长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小学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语文课和数学课,英语课是六年级下学期才开始上的,基础很薄弱。上初中后,看着身边很多英语好的同学,连音标都不会的我感到很自卑,对学习英语也产生了畏惧心理。上高中后,我遇到了改变我命运的人——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她利用课余时间给我补课,使我的英语成绩一路攀升,从高一的90多分到高考的130多分。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因为这样的经历,我深深地知道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孩子有多么渴望知识。因此,在得知有机会参加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时,我毅然报名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一次培训时,我得知了身边榜样毛雯芝的经历。从被支教的学生到支教志愿者,再到支教团辅导员,她的成长让我看到了研究生支教团的意义所在。在接下来的支教生活中,我也会向她学习,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刘院士经常对学生说,要“干一行爱一行,并且要精一行”。虽然我的支教工作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我定会把它当成终生的事业,用百分百的用心,对自己的教师身份负责,不负自己走上讲台的初心。

一个科技工作者,为了他的事业可以不顾一切。刘院士即使身在病房,也心系研究成果,希望能培养出若干个带头人,接续奋斗。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定会珍惜这一年的宝贵时间,在基层支教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努力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

西南民族大学第六届“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罗纯星

2021年7月22日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7/29/nw.D110000gmrb_20210729_4-11.htm

 

 

 

电话:027-87282012 E-mail: hntw@mail.hzau.edu.cn 地址:武汉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CopyRight© 2014 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