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土地岭也成聚宝盆:大山深处的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29
来源:
浏览量:

7月23日,为探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尖刀班”扶贫模式,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实践小组来到了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土地岭村。

    “尖刀班”是恩施州特有的一种精准扶贫模式。其成员由乡镇包村领导和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组成,范围覆盖了恩施州所有行政村。“尖刀班”班长由驻村工作队队长或包村负责人兼任,负责落实本村各项扶贫攻坚任务,对本村脱贫攻坚验收结果承担直接责任。“尖刀班”的成员秉承着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原则,深深扎根基层。

    早上9点,实践小组从建始县城出发前往土地岭村,重叠的山峦,弯曲的盘山小路,路两侧风景迷人大山给当地带来怡人景色的同时,也成了他们脱贫致富路上的阻碍

    简单安置后,实践队员首先与土地岭“尖刀班”成员进行了交流。土地岭村整体呈东西走向,村内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村民大多居于山南侧25度以上的挂坡地上,典型的山大人稀高山贫困地区。全村分为8个村民小组,185户共685人,其中有53个贫困户共175人。现在,土地岭村已经整体脱贫,但仍有一户人家尚未脱贫。尖刀班队员表示继续帮助解决问题,重塑生活信心”。

    下午,在尖刀班成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贫困户。土地岭户与户之间的距离间隔较,居住分散。政府为贫困户提供了安置房,一排排的房屋干净明亮,贫困户贴的对联也反映了他们对“尖刀班”工作的认可。实践小组参观了初具雏形的休闲度假产业,遇到来避暑的游客,他们喝茶、聊天、唱歌……对这里的休闲生活十分满意。

    土地岭的扶贫模式更多表现为产业扶贫。针对土地岭村的具体情况,“尖刀班”成员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决定在六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重点发展葡萄产业,三是振兴村集体经济,四是发展民宿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五是做好脱贫攻坚、整村出列工作,六是建强村级班子。

    目前为止,这里形成了“一主二辅”的农产品种植模式以现有水晶葡萄为主,以茶叶贝母为辅的产业模式。据“尖刀班”成员介绍,当阳坝葡萄产业发展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已经初具规模。

    一天的实践生活收获满满,实践小组成员整理了所获资料。从脱贫前与脱贫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尖刀班”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做出巨大的努力“尖刀班”班长郭书记表示,他们会继续坚守在这里,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