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 | 红“芯”传承”,“葡”写新篇——华农学子踏寻沂蒙红色路,赋能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26
来源:
浏览量:

2025年7月10日至17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山东省临沂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开展为期八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追随总书记临沂足迹,聚焦红色教育、乡村振兴与科技赋能,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红色沃土中汲取信仰力量,在社会课堂中提升实践本领。


访朱村旧址,寻初心足迹

团队人员参观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 张舒桐摄


实践团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实地考察过的地方,也被誉为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团队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与沂蒙支前纪念馆,实地感受军民同心、奋勇抗敌的历史氛围。


团队成员在朱村体验竹编非遗 张舒桐摄


“看着那辆老旧的独轮车,能想象到当时村民们推着它穿越战火支前的样子,很让人动容。”信息学院大数据2301任靖茹在参观过程中说。参访期间,队员们还了解到朱村柳编合作社如何通过传统技艺与电商结合,推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观红嫂展馆,悟巾帼担当

实践团队员们在参观临沂支前红嫂文化博物馆 张舒桐摄


临沂支前红嫂文化博物馆内,团队成员参观了典型人物事迹陈列,了解红嫂群体在战争年代的无私奉献。“她们没有冲锋陷阵,却同样在用行动守护家国。”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301隋雨航在留言册中写道。


队员们在参观完临沂支前红嫂文化博物馆后在留言册留言 张舒桐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展开座谈。馆方表示,希望借助高校资源进一步挖掘红嫂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团队提出开发线上预约系统、建设数字展示平台的初步设想,利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双方就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共识。


实践队指导老师任彦儒、队员任靖茹与临沂支前红嫂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座谈 张舒桐摄




探葡园产业,助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任彦儒与队员李怡萱、任靖茹调研临沂兰山区葡萄采摘园并采摘葡萄 张舒桐摄


在临沂兰山区葡萄采摘园,团队实地调研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不仅优化了销售路径,也激发了农户积极性。“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一天就卖出三百多箱。”


实践团队队员石钟玉观察在临沂当地采摘园观察葡萄长势状况 张舒桐摄


结合调研情况,团队成员围绕物流配套、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得到园区负责人的认可。“你们说的冷链包装细节我们之前确实没注意到,后期打算尝试。”负责人回应道。




瞻革命场馆,铸党性根基

实践团队队员石钟玉、任靖茹、李康与指导老师任彦儒共同瞻仰华东烈士陵园烈士墓碑 张舒桐摄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实践团队员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


实践团队队员李康、隋雨航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交流作战历史 张舒桐摄


随后,团队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与华东野战军纪念馆,通过战地实物、历史图片与战斗图表,了解革命历史脉络与英雄群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感受信仰之力的厚重。


图为队员们在沂蒙革命纪念馆聆听指导老师任彦儒分享学习感想 张舒桐摄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深入红色教育与产业调研一线,通过实地访谈、互动交流,探索“红色文化+专业赋能”路径。成员们表示,将把实践所获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力,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坚定前行。



文字 | 信息学院赴山东省临沂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任靖茹 隋雨航

图片 | 信息学院赴山东省临沂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舒桐

审核 | 信息学院辅导员 田昌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