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绘时代故事,绵延古老生命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浏览量:

914日晚,迎新季中国传统剪纸欣赏和体验活动在耕读学堂举行。来自园艺林学学院19级博士生朱婉担任本次活动主讲人,与在座同学一同游览剪纸古今,体验剪纸趣味。

C4490

活动开始,朱婉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剪纸的历史和内涵。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北朝对马团花剪纸》是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它采用了重复折叠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历经千年,剪纸艺术也度过兴衰转折,如今,它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豪北巧,阴阳相辅,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剪纸风格,也演绎着各自的剪纸技巧。

900AF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正值120周年校庆,朱婉剪映出历史长河中屹立的《岁月华农》,向华农献礼。2020年,疫情爆发,人们对安康生活的向往日夜反复,许多剪纸艺术家将内心情感化作一幅幅剪纸,其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便是国人抗疫信念中的一抹剪影。

“在没有复写纸和打印机的年代,这些剪纸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说着,朱婉拿出白纸,木板和剪纸花样,将他们打湿,重叠,抚平。然后把点燃的蜡烛贴近剪纸花样,灰黑色的烟在纸上定型,形成细腻的烟纹,剪纸的四周开始变黑。“剪纸完全变黑之后晾干展开,就可以完整复制这些花样了。这就是熏样法,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中探索的一种经济又有效的花样保存方法。”

而后,朱婉举起一张红纸,笑盈盈地说到:“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团花》,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做。先多次对折彩纸,叠成这样一个三角形,这是剪纸的基本语言。”如绣娘穿针引线一般,剪刀在彩纸上穿梭,转个弯,后退,再转个弯。“剪到这里牡丹花就剪出来了,轻剪一段,万剪相连。所以,我们往往先处理子纹,再剪出大的花纹。”剪刀闻声而动,修圆彩纸的边角。“这是蝴蝶的触角和翅膀,接下来我们来剪蝴蝶的身体。”不似先前的小心翼翼,剪刀开始在纸上大跨步走动,走圆了一个扇形,滚出了一条花边。“剪到这里,这个窗花差不多就完成了,也可以再精修一下,比如翅膀这里增添一些自己喜欢的花纹。”就这样,碎纸片落了一地后,再次展开三角,蝴蝶就飞出来了。

9E1BE

看过演示之后,现场同学们跃跃欲试。描纹,拓印,阴剪,阳剪,剪刀在彩纸上纷飞,彩纸翩翩起舞。“哎,我这个给剪断了,好可惜”,一位同学对着残缺的翅膀皱眉说到。

粉色线割的及膝旗袍,白色方口鞋,还有垂在背后的麻花辫,朱婉站在台上,莞尔一笑。“剪纸,曾经在剪纸娘子手里熠熠生辉,映照在家家户户的窗棂,如今却日渐式微。很显然,它不会停留在原地乖乖等待,总要有一些人试图挽留,而我也愿意成为其中一员。”

  过去,剪的技法就隐藏在皮革绢帛中,描画在陶瓷皮影里,不同领域的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携手闯荡丝绸之路,来到了现代生活。新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消失开启了双镜头模式。打印机和复写纸的诞生,带来了便利,也逐渐取代剪纸中一些原始工艺的位置。传承文化的漫漫道路其修远兮,传承人更需上下求索。

A23BA

 来自工学院机械类2004班的王露阳同学分享道,“这次活动是我第一次动手参与剪纸。一些传统文化的消失让我感到揪心和难过,我想把今天的剪纸作品分享给我的室友,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剪纸,了解传统文化。”

活动最后,朱婉邀请同学们拍摄合影。合影中,同学们举着各色的剪纸作品,满脸的快乐和满足。

文字丨校青传记者团 李玉玉 王凯璐

摄影丨校青传记者团 熊立杰

审核人:汪昱均

辑:秦静欣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