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怀清做客狮子山讲坛谈晚清西学东渐

发布时间:2016-04-19
来源:
浏览量:

段怀清教授(供图 秦丁益

  415日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与师生畅谈晚清西学东渐与中国人的科学意识

  王国维先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段怀清以王国维的故事引出知识和知识人的关系。段怀清表示,现在的人对知识的态度大多出于功利的目的,希望投入后能有快速的知识回报。知识和知识人之间关系的转变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影响,也对现代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今大学里部分研究人员很难沉下心来,科学意识尤为重要。我在这里所指的科学意识不是讨论某个人,而是现今中国人整体的科学意识。

  段怀清以王韬这类晚清时代的新型知识分子为例,为同学讲解知识和知识人关系转变的背景。这类人的知识是西学和传统儒学结合的产物,晚清中国的西学东渐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关。他引用了李鸿章对当时格局的评价: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变局,是中国遭受的最大的变局。他表示,现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已经和世界接轨,当初的知识震荡不复存在,但尽管如此,一些问题在人文社科领域中依然存在。

  中国人的科学意识更新进程其实分为三个阶段。段怀清说道。晚清时期人们西学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宗教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了晚清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则强调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认为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学问为核心。晚清时期中国面对外国列强侵略,一步步沉沦,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科学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功利性。

  留美运动时期,西装、短发和橄榄球成了留学生的生活日常,他们变得强壮、健康、有学问,如此精神气质的改变让清政府害怕他们变成黄皮肤白心香蕉人,害怕他们不会有所贡献,但其实不然,以詹天佑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都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国家的现状。五四运动时期,社会口号变为拟人化的德先生、赛先生,提倡改造中国社会。时代语境不同,相较于晚清时期面临的时刻亡国灭种的担惊受怕,知识人们对知识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开始从容不迫地面对西学,心平气和地讨论什么是西学,学会更加科学地学习。段怀清如是讲到。他认为,面临时代的挑战,原本对于纯粹科学的追求,开始慢慢变化,逐渐带有一些功利性质。

  又红又专这个现今的流行词汇,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出现,据段怀清介绍,这个词是49年后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形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怀有政治新思想的人。那时候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但这句话带些功利性质,学好这些,无论如何都可以成就自己。而如今的科技新贵,比如马云、俞敏洪等,都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创造自己的品牌。在段怀清看来,新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纯粹的科学知识,其实还可以加入政治、个人想法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

  互动环节,面对同学有关文化传承的问题,段怀清答到,当下的中国在西学东渐上,应该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本土科学,他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靠每一个人,单薄的文化理念没有生命力。中国人不能只有黑头发、黑眼睛、黄头发才是中国人,更要有文化内涵。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