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0年校园文化活动立项已经开始,此次立项的校园文化活动与以往的活动有所不同。据悉,校园文化活动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展示型向参与型转变,更加重视美育和成本场地的调整,向常态化发展,致力打造小众参与、知音互通的文化活动。就校园文化活动的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人彭光芒老师,由彭老师带我们深入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变化。
记者:学校将文化活动改成小规模的原因是什么?这与传统活动相比有何优劣?
彭光芒:过去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倾向于大众“审美”,大活动大规模多人数,但我们认为,在兼顾大众传统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方面发展。例如有些同学的兴趣爱好非常小众,传统大型活动无法满足这些同学的需求,小规模的活动便能有利于兴趣相同的同学的聚集和交流,满足更多同学的需要。因此,这次校园文化活动立项,学校会重点支持小规模、小众化活动。
记者:同学们申报的项目是否全权由自己负责?学校是否会安排专业教师给予技能或其他方面的指导呢?
彭光芒:因为这次的项目主要由同学们自己组织策划,老师一般不会参与,但是如果同学们在某些方面需要老师的帮助,可以自行联系老师。校园文化活动是同学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不是学校组织的培训班,我们希望活动的主体是所有参与的同学,而不是老师。
记者:关于项目的宣传,学校有具体的方案吗?
彭光芒:去年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在各个宣传栏张贴海报,今年我们准备在学校图书馆、校团委、宣传部等新媒体上帮助大家宣传推广。只要大家敢于表现自我,学校会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展示的平台。
记者:我校的文化活动每年都在做出改进,那今年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呢?
彭光芒:去年的项目整体上完成得非常精彩,像我参加的“乐友交流会”,效果是出人意料的。但仍然存在不足,其中最大的是欠缺深度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有些活动主要是在主持人带动下进行,按部就班,听众缺少参与感。我们不再主张这种有主角和听众之分的活动,而是更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一起交流,畅所欲言。
记者:此次活动全年都可以申报,那目前的疫情会对活动的开展造成什么影响?
彭光芒:现在的疫情确实使得我们需要对很多计划、方案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现状。比如开展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但申报时间不受影响。基于疫情的考虑,我们会考虑让一些项目在线上进行。如果必须线下进行,可以等开学之后再进行展示。校园文化活动全年都可以申报,我们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身影出现在活动的现场。
记者:您认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彭光芒: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同学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平台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去支持这些同学将希望变成现实。整个活动的开展直至结束,同学们会在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和朋友。正是这些活动铸就了大学的文化氛围,同学们建设了大学文化,同时也受到学校文化活动的熏陶。
文字:【校青传记者团】苏慧莹 赵红艳
审核人: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