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聚焦猕猴桃智能化生产 解锁农业数字化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
浏览量:

    10 月 10 日上午,以 “猕猴桃全程智能化生产探索与实践” 为主题的 “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 狮子山科学汇活动在第一综合楼B316举行。活动特别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隆生担任主讲嘉宾,为现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寻计共同探讨农业数字化生产的时代意义以及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应用。

活动伊始,主持人简要阐述了傅隆生教授的学术经历。多年来,傅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业与科技交叉领域的研究,此次携科研成果带来进行分享。台下师生满怀期待,现场迅速被求知氛围笼罩。

在分享环节,傅隆生教授以详实数据让师生了解了我国水果产业发展态势。他指出 2010 - 2022 年是我国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关键阶段,果园面积从 1068 万公顷增至 1301 万公顷,增幅 21.82%;水果总产量从 2.01 亿吨跃升至 3.13 亿吨,增长超 55%。这些数据体现出农业发展活力,也让师生认识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随后,傅教授指出,水果智能化种植在猕猴桃领域有望率先取得突破,并认为该领域极有可能成为技术突破的先行者。他提出,通过研发专门用于猕猴桃采摘的机器人,利用先进的果实精准识别技术以及无损采摘方法,将多种计算机模型与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在此基础上,傅教授进一步设想打造一个涵盖多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系统,构建专为猕猴桃果园设计的智能化平台,并积极探索采摘与分选环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期实现猕猴桃产业的全面升级与优化

同时,作为学术专家,傅教授结合自身论文发表的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科研写作的宝贵建议。他强调,撰写论文应以数据为依据,清晰呈现研究结果,并借助表格进行辅助说明,避免主观判断的干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highlights部分应聚焦于主要发现和新颖结果,而非背景或方法。傅教授鼓励同学们撰写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这些建议都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计算机模型与农业技术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傅教授指出,计算机模型应作为辅助农业生产的工具,其实际应用价值还需在田间实验中得到验证。他呼吁计算机技术要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现代化,为智慧农业的实现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猕猴桃智能化生产的前沿动态,还为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搭建了平台。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的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科技如何改变农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希望未来能将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运用到农业科技的研究中,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字|刘瑞胜 薛雨

图片|刘瑞胜

审核: